韩雪英
- 作品数:27 被引量:487H指数:7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红细胞系的影响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观察As2 O3 对APL患者骨髓红细胞系的影响 ,为临床安全用药 ,患者平稳渡过初治期提供依据。方法 3 0例初治的APL患者经As2 O3 治疗后观察血象、骨髓象的情况。结果 6周以内骨髓红细胞系受抑 ,以后则恢复造血 ,甚至旺盛。结论 As2 O3 治疗APL头 6周以内的贫血主要靠输血、造血原料 ,6周以后仍需补充造血原料。
- 杨惠芬吴楠肖彧君韩雪英李晓霞王树叶张鹏胡龙虎范胜瑾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红细胞系
- VMP加VM-26为诱导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3例临床分析
- 米托蒽醌为化学合成蒽醌类抗肿瘤药物,能与各种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发挥协同作用。VM-26为人工半合成的鬼臼衍生物,其抗肿瘤谱广、毒性低、半衰期长,对恶性肿瘤的化疗非常有利,本院自2003.5-2005.12将急性淋巴细胞白...
- 王树叶李丽敏段丽祥吕成芳张莹范圣谨胡龙虎韩雪英周晋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米托蒽醌肿瘤化疗疗效评价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缓解半年后并发骨髓坏死1例
- 2008年
- 韩雪英李金梅周晋杨昆鹏王树叶胡龙虎
-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坏死并发血细胞发生灶性坏死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2004年
- 目的:探讨APL合并DIC的治疗和恢复情况及其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方法:4 a来APL合并DIC患者156例,分初治组和复发组,用亚砷酸治疗APL,高白期加羟基脲同时治疗DIC,应用SAS软件分析APL合并DIC的危险因素并提出DIC分型标准。结果:APL合并DIC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著。DIC发生率及治愈率在初治组和复发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死亡率高于初治组。DIC高危因素与WBC、Plt、LDH值、脏器出血及栓塞有关。结论:亚砷酸无直接诱发DIC作用,患者早期,WBC过高、Plt<10×109/L、LDH升高预示高危。DIC治疗以输注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血浆等加肝素为主。
- 王树叶赵彦萍杨光杨慧芬李晓霞胡龙虎韩雪英范圣谨周晋
- 关键词:亚砷酸注射液DIC
- 茶色素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1
- 1997年
- 近年来,有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患者,尤其是血液透析(HD)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学者曾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等各方面研究血透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表明ESRF患者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但目前国内尚无报道血透患者血清IL—8的变化。因此,本文通过检测血透患者及茶色素治疗后IL—8的变化,来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免疫损害的机理及茶色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 赵育莹倪洁王捷万汇涓王金凤韩雪英王守仁
- 关键词:茶色素血液透析免疫调节作用
-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5
- 1996年
- 细胞形态学和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实验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急性早幼粒细白血病(APL)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并可能是通过“原浆毒”作用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大剂量时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这三种作用的依次出现与治疗的累积量有关。认为砷剂是目前治疗APL的较理想药物。
- 张鹏胡龙虎周晋王树叶施福东邱风琴洪珞珈韩雪英杨惠芬李晓霞肖或君宋颖昭刘艳萍金镇敬吕明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急性白血病
- TPA诱导分化试验在白血病分型中的研究
- 2000年
- 胡龙虎许立新张鹏范圣瑾韩雪英杨惠芬李晓霞王树叶周晋
- 关键词:白血病TPA诱导分化免疫学细胞化学约分
- 全文增补中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2例临床及转归探讨
- 1999年
-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转化及转化为白血病的内在因素,研究有效控制转化的措施。方法 对MDS42例,进行骨髓象分析,观察骨髓象改变及其各型之间的转化。结果 对42例MDS的观察,发现RA型生存期较长,少数转化为白血病。RAEB及RAEB-T型易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生存期短,治疗反应差。结论 MDS是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克隆性疾病。如何控制MDS的自然演变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
- 韩雪英张萍潘桂香孙良宏肖彧君张鹏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造血干细胞
- 恶性组织细胞病24例临床分析
- 1992年
- 我院自1978年10月至1991年1月收治24例恶性组织细胞病,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7例,女7例。最大年龄74例,最小15岁。发热与贫血为主要症状。
- 韩雪英洪珞加王谦赵秀梅尹燕双太善姬
-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病组织细胞血细胞减少骨髓象重度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噬细胞系统
- 急性骨髓型放射病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及治疗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骨髓型放射病(ARS)合并周围神经(PN)损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观察ARS病人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的电生理变化和大鼠ARS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照射后ARS病人PN传导速度轻度减低,经维生素B族治疗后,PN传导速度明显改善;(2)大鼠ARS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滋养血管轻度扩张、充血,神经髓鞘轻度肿胀和轻度板层分离、部分脱髓鞘,神经元Nissl小体部分溶解、线粒体絮状变性;上述病理为轻度变化,照射后3天最明显,14天有所恢复,30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ARS合并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轻微,经维生素B族治疗后,其PN传导速度明显改善。
- 胡龙虎崔哲韩雪英李晓霞王艳周晋姜丽波
- 关键词:急性放射病骨髓周围神经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