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佳 作品数:29 被引量:62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ASEBVT/NK-LDP)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ASEBVT/NK-LDP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表型及EBV感染情况。结果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少数出现蚊虫叮咬超敏反应;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异常、血沉加快。30例患者中17例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2.97±1.62)个月,中位生存年龄为2个月;患者出现淋巴结被膜增厚且伴纤维化,被膜中出现大量小淋巴细胞及不规则的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中出现淋巴滤泡,淋巴结构破坏,且呈现出病理状弥散。肝窦内及肝汇管区的淋巴细胞形状不规则且出现细胞浸润。红髓结果出现显著扩张,而白髓结构不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胃肠道黏膜出现糜烂、溃疡等情况。造血细胞间出现不规则、含有小灶状的淋巴细胞。CD4及CD8细胞比例有所增加,有10例患者T细胞以CD4阳性细胞为主,15例以CD8阳性细胞为主。免疫组化对患者组织切片进行CD5及CD7染色,10例患者出现CD5丢失,5例出现CD5及CD7丢失。EB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21例出现阳性结果,7例出现多克隆性增生。结论 ASEBVT/NK-LDP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肝脾肿大,病灶处活检显示组织损伤,并出现一定的细胞浸润,EVB感染的T细胞入侵器官导致患者死亡,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进行ERBR原位杂交确诊,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徐海婵 张红宇 冯佳 庞丽萍关键词:成人 免疫表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将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探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APL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观察组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对照组未行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对两组进行30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CNSL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复发率、CNSL发生率分别为3.13%、0,与对照组的18.75%、12.50%相比,相对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短期下肢麻木3例,头晕4例,胸闷1例,无一例长期不良反应。结论:对APL患者而言,实施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可有效预防CNSL,降低白血病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许蕾 冯佳 徐海婵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复发 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预防性鞘注APL缓解患者(鞘注组),与同期未行鞘注治疗27例患者作对照(非鞘注组)。随访中位时间30(6~62)个月。比较两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复发率。结果鞘注组20例无一例复发,其中鞘注组中3例高危患者CR后首次腰穿检查发现无症状单纯脑脊液压力增高,鞘注治疗后恢复正常,均随访3年以上未发生CNSL。非鞘注组27例4例复发(1例中危,3例高危),其中1例高危患者发生CNSL。结论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有益于减少APL患者CNSL发生,可能有助于减少白血病复发。 冯佳 柳金 温娟娟 钟凤鸾 张文丽 孟庆祥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鞘内注射化疗 Fms样酪氨酸激酶3表达对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表达对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AML患者50例,其中核型正常的AML患者20例,核型异常的AML患者30例。分别于化疗前抽取骨髓3ml,用PCR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FLT3的表达情况。结果核型正常的AMLFLT3的表达率为5.0%,核型异常的AMLFLT3的表达率为26.7%。难治复发的AMLFLT3的表达率是33.3%,持续完全缓解的AMLFLT3的表达率是4.5%。FLT3的表达情况与骨髓中高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和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关,与FAB亚型无关。有FLT3表达的AML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体生存(OS)时间短,无FLT3表达的AML患者DFS和OS时间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5)。结论FLT3是AML患者预后不好的因素,可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AML。 庞丽萍 陈甜甜 徐海婵 许蕾 冯佳 张文丽 钟风鸾 孟庆祥关键词:白血病 急性 髓系 酪氨酸激酶 预后 淋巴瘤治疗中期^(18)F-FDG PE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在淋巴瘤治疗中期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P PET/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淋巴瘤患者治疗中期18F-FDPPET/CT检测淋巴结和结外病变的结果,并与同期CT、B超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淋巴结、骨髓活检及生化结果,评价其对早期临床疗效的评价和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中期18F-FDP PET/CT共检测15例有残留病灶,此15例临床均未获得完全缓解。同期CT和B超检查29例共32处有残留肿块,除其中同时伴PET阳性的有9例全部复发,另20例得到完全缓解(HD5例,NHL15例);另有8例PET和CT或B超均为阴性,期中2例复发;此外还对6例PET/CT显示阴性但CT、B超检查显示阳性患者的浅表淋巴结进行了2次活检,病理结果均显示为非淋巴瘤组织。比例风险模型(COX)分析显示中期PET阳性为疾病复发或进展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1)。结论:PET/CT对肿块性质判定较传统影像有显著的优势,治疗中期PET/CT检查对早中期疗效判断和临床预后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张红宇 孟庆祥 柳金 庞丽萍 王钧 许蕾 冯佳 张文丽 张倩 孙丽华 钟凤鸾 徐海婵 虞积仁关键词:淋巴瘤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流式细胞分析对以噬血细胞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骨髓淋巴瘤细胞特征性免疫表型进行分析,评估FCM对初诊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快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7例已经明确病因诊断的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所有患者在起病时至少完成1次骨髓流式细胞检测和骨髓病理检查,以同期患者的临床、生化及组织病理为金标准,评估FCM分析骨髓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对淋巴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的诊断效能。结果:57例符合HLH诊断标准的患者,36例患者经临床、生化和组织病理最终明确诊断为LAHS,其中B细胞淋巴瘤1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4例,B细胞淋巴瘤伴反应性T细胞增生1例);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3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LT)4例;肠病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ENTCL)1例;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型)(ATCL)1例。除1例ENTCL外,FCM均在上述病例骨髓中发现有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淋巴瘤细胞,与骨髓疾病比较,FCM对本组LAHS病例诊断的敏感度为97.2%(P=0.014),特异度为90.5%(P=0.488)。在21例非LAHS患者中,FCM在2例原发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检测出有TCRVβ重排,其他均未显示有异常特征性免疫表型。结论:FCM对骨髓淋巴瘤细胞特征性免疫表型分析可作为诊断LAHS的重要指标,具有快速鉴别LAHS和非LAHS的优势,缩短了确诊时间,有利于临床作出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 张文丽 许蕾 张倩 钟凤鸾 戴婧 冯佳 孙丽华 徐海婵 谢闻悦 张红宇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瘤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分型 I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四例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1A办粢清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的IA方案治疗的4例AML患者的临床癸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1A方案治疗后达持续缓解。结论1A方案适用于初发、缓解后AM1的治疗,可作为首选力案,安全性较好。 庞丽萍 张文丽 许蕾 徐海婵 冯佳 钟凤鸾 张倩10例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B-LAH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55.5(31-88)岁,自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2月(2周-4月)。经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大B细胞淋巴瘤7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不能分类的小B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均以持续性发热(100%)和脾肿大(90%)为突出表现,而呼吸系统受累和消化系统受累表现为常见,以全身的肌痛和乳酸性酸中毒为首发表现1例;实验室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显著的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涂片发现异常的淋巴细胞,骨髓涂片易见噬血细胞现象,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到异常前向散射/侧向散射光(FSC/SSC)的呈轻链限制性B淋巴瘤细胞。4例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患者截至随访日期维持完全缓解(CR)。结论:B-LAHS临床差异极大,疾病快速进展,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分析可改善B-LAHS的早期诊断。 钟凤鸾 张红宇 张倩 张文丽 冯佳 孟庆祥关键词: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PCR方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的表达 被引量:2 2011年 近年来,在鉴定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获得性分子标志方面已有很大进步,而且这可能对现在使用的依据细胞遗传学进行的危险分层增加一些新的信息,特别是为成年人核型正常的AML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借鉴。国外自2000年以来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工作,我国则刚刚起步。 庞丽萍 冯佳 张文丽 徐海婵 许蕾 张倩 孙丽华 孟庆祥关键词:PCR FLT3 原发CD5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 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研究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e novo CD5+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CD5+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表明:9例患者发病年龄超过60岁,均为Ann-Arbor/cotsword分期Ⅲ-Ⅳ病例,发病初骨髓累及5例;除1例治疗中断外,其余均使用了含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化疗方案,治疗后评价为: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2例,进展1例。8例患者在2年内复发或疾病进展死亡,其中3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并导致死亡。中位生存期16(1-23)个月,预计2年生存期为20.4%。结论:原发CD5+DLBCL淋巴瘤临床少见,但预后差,应提高对原发CD5+DLBCL疾病的认识,探寻R-CHOP以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防治。 张倩 张红宇 钟凤鸾 张文丽 许蕾 冯佳 孟庆祥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D5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