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忠芳 作品数:33 被引量:4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α1、α2、β1、β2、γ1及γ2亚基在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AMPK在星形胶质细胞中以何种形式组成三聚体。方法取新生1 d的Wistar大鼠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S100β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星形胶质细胞。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中AMPK各亚基的表达情况。结果 GFAP和S100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培养细胞95%以上为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RT-PCR实验结果显示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有AMPKα1、α2、β1、γ1及γ2亚基的特异性目的条带出现,没有AMPKβ2亚基目的条带出现;在出现的5种特异性目的条带中,AMPKα2、β1及γ1亚基目的条带表达相对较多,而AMPKα1及γ2亚基只有微弱表达。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中AMPK由α2、β1及γ1亚基组成三聚体,在星形胶质细胞能量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师忠芳 徐立新 闫旭 董丽萍 袁芳关键词: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缺血性脑损伤 实验教学对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014年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受到广泛重视。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培养等在内的实验教学对医学及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其中的细胞培养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也使其认识到无菌观念的重要性,对其今后从事临床及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同时,细胞培养实验教学能提高医学及护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统筹能力及协调能力等科研能力。 师忠芳 袁芳MAPKs信号通路干预对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痕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痕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变化,并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对此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传代培养10d左右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制作划痕损伤模型,部分实验于划痕损伤前1h分别加入ERK抑制剂U0126,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及JNK抑制剂SP600125。观察细胞形态变化、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变化,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QP4mRNA表达变化。结果划痕损伤后12h,细胞形态由扁平形变为不规则形,部分细胞突起向划痕区伸出,划痕区出现GFAP免疫化学染色阳性细胞,AQP4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U0126,SB203580和SP600125预处理均能阻止此种变化(P<0.05)。结论划痕损伤引起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QP4mRNA表达下调,MAPKs抑制剂可对抗此作用,提示MAPKs信号通路参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AQP4表达变化的调节。 师忠芳 赵焕英 袁芳 韩明 路杨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 水通道蛋白4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无血清培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索应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的方法.方法 取出生24 h内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组织,机械吹打分散为单细胞后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细胞传代时分别使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胰酶或胰酶作为消化液,浓度为0.2 mg/ml或1 mg/ml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终止消化作用,按照1∶2或1∶3的比例传代.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细胞表型,MTF法检测传代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细胞悬液静置15 min后更换新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7d后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生长良好,折光性强,胞体小而突起长;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显示>95%的细胞为GFAP阳性细胞.与应用SBTI终止胰酶反应时未进行离心比较,低温、低速离心(4℃、3 000 ×g)3 min后,传代细胞可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正常并增殖.MTT检测结果显示,EDTA-胰酶消化效果优于胰酶(A值分别为0.290±0.007、0.270±0.006,P<0.010);使用浓度为0.2 mg/ml或1 mg/ml的SBTI终止消化(A值分别为0.290 ±0.013、0.290±0.017,P=0.820)及以1∶2或1∶3比例传代(A值分别为0.340±0.070、0.320 ±0.030,P =0.770),传代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建立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的方法,为避免血清干扰更好地开展体外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细胞模型. 徐立新 贾梅 师忠芳 董丽萍 闫旭 王玉娇 陈烨 袁芳关键词:星形细胞 培养基 无血清 原代细胞培养 谷氨酸引起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表达动态变化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谷氨酸是否引起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变化。方法利用传代培养至10d左右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给予1mmol/LL-谷氨酸钠,分别作用1h、3h、6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GFAP免疫化学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检测AQP4mRNA表达变化。结果谷氨酸作用1h后星形胶质细胞出现肿胀并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肿胀持续,AQP4mRNA3h时开始出现表达降低(P<0.05),后随谷氨酸作用时间延长先下调后上调,12h达最低(P<0.01),48h升至高于正常(P<0.05)。结论AQP4可能在谷氨酸引起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路杨 师忠芳 袁芳 韩明关键词:谷氨酸 水通道蛋白4 星形胶质细胞 水通道蛋白1、4在培养细胞及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10年 师忠芳 韩明 张伟 袁芳关键词:水通道蛋白 免疫染色 水平衡 AQUAPORIN 肿瘤性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复制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方法利用传至第2代的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细胞划伤实验。分别于划伤前10min、划伤后1、3、6、12、24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取培养上清液进行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结果细胞划伤后划痕两侧边缘整齐,随时间推移细胞突起逐渐向划痕区延伸,且划痕区出现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划伤后乳酸脱氢酶漏出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之后各时间点持续增加(P<0.05),且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结论细胞形态变化及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漏出量证实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复制成功。 师忠芳 韩明 徐立新 董丽萍 袁芳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乳酸脱氢酶 谷氨酸引起星形胶质细胞体积增加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动态变化 <正>目的:研究谷氨酸对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细胞体积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10 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给予1 mmol/L L-谷氨酸钠分别作用1、3、6、12、24、48 h。实验细胞GFAP... 路杨 师忠芳 韩明 袁芳文献传递 人脑多形性胶质瘤细胞系BT325对5种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检测人脑多形性胶质瘤细胞系BT325对顺铂(DDP)、替尼泊甙(VM26)、尼莫斯汀(ACNU)、替莫唑胺(TMZ)及长春新碱(VCR)5种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筛选脑胶质瘤化疗敏感药物。方法用含0%、10%及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BT325胶质瘤细胞,分别在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进行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确定细胞生长的最佳血清浓度;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血浆峰浓度(PPC)5种药物对BT325胶质瘤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抗肿瘤药物的抑制率及IC50。结果细胞形态观察及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对BT325胶质瘤细胞生长较为适宜。细胞活性检测显示DDP在0.625×PPC(抑制率为51.8%)及以上浓度时可抑制BT325细胞生长,在1.25×PPC(抑制率为75.1%)及以上浓度时BT325细胞高度敏感,且有量效关系;VM26对BT325细胞抑制率均在79.6%以上,为高度敏感,剂量范围广且存在量效关系;VCR各浓度对BT325细胞抑制率为50%左右,但是与药物剂量无关;各浓度ACNU、TMZ对BT325细胞抑制率均在34%以下,无抑制作用。结论 BT325胶质瘤细胞对DDP、VM26敏感,对VCR、ACNU、TMZ不敏感。 韩明 袁芳 董丽萍 师忠芳 袁辉 杨少华关键词:抗肿瘤药 药物敏感性 脑内水通道蛋白4表达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07年 脑内水通道蛋白4(AQP4)在细胞分化不同阶段表达情况不同,内皮细胞也影响其表达分布;星形胶质细胞及其微环境的渗透压、氨浓度、氧分压、温度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如激素及肽类、外源性物质铅、补体抑制剂、脂多糖等的存在都会影响AQP4表达。但脑内AQP4表达的调节机制不十分清楚,与之相关的有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激酶C(PKC)磷酸化途径、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途径、钙信号途径、转录因子活化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PKC通过磷酸化抑制AQP4的活性。 师忠芳 袁芳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 蛋白激酶C 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