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杰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置换术
  • 3篇二尖瓣
  • 3篇二尖瓣置换
  • 3篇二尖瓣置换术
  • 2篇心室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外循环
  • 2篇超声
  • 1篇蛋白
  • 1篇丁胺
  • 1篇动脉瘤
  • 1篇多巴
  • 1篇多巴酚丁胺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心动图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丁杰
  • 3篇魏海燕
  • 3篇史宏伟
  • 3篇葛亚力
  • 2篇赵雅梅
  • 2篇胡小菊
  • 2篇吴含
  • 2篇郭群
  • 1篇王振红
  • 1篇陶红伟
  • 1篇缪娟娟
  • 1篇孙彩凤
  • 1篇郑莉
  • 1篇聂鑫
  • 1篇高伟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卵巢肿瘤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43(connexin43)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43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及38例卵巢浆液性肿瘤(其中浆液性囊腺瘤8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6例,不同...
丁杰
关键词:连接蛋白43免疫组织化学卵巢肿瘤
文献传递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评价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CPB)后早期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CPB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20例,年龄40 ~ 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2或3级,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45%.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整体和局部舒张功能.于锯胸骨前(T0)和停CPB后30 min(T30)、90 min(T90)记录HR、MAP、CVP、心脏指数(CI)、LVEF、经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舒张早期充盈波峰值(E)、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左心室前壁、后壁心肌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并计算E/Ea比值和Em/Am比值.结果 患者CPB前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时点LVEF均大于50%,E/Ea比值均大于20.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CPB后早期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并未进一步受损.
丁杰史宏伟胡小菊赵雅梅缪娟娟葛亚力魏海燕
关键词:舒张功能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
稀释式和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止血效果及对母婴结局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稀释式和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止血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产妇80例,根据自体血回输方式的不同分为稀释组(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和回收组(回收式自体血回输)。于采血前(T1)、采血后即刻(T2)、关腹时(T3)及术后24 h(T4)4个时段分别采集产妇外周静脉血,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产妇血红蛋白(Hb),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g)。对比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母婴结局及输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分离全血量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的PT及Fg比较,时间、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PTT、Hb比较,时间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APTT从长到短依次为T3、T4、T2、T1(P<0.05),两组Hb从高到低依次为T1、T2、T3、T4(P<0.05);组间比较:两组PT、APTT、Fg及H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组输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稀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释式和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中,止血效果、对婴儿结局的影响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聂鑫丁杰孙彩凤
关键词:自体血回输剖宫产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初步定量化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常规技术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E)技术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心肺转流(CPB)前后左心室整体与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方法择期CPB下行MVR的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心功能NYHA分级2或3级,EF≥45%。于麻醉诱导后锯胸骨前(T0)和停CPB后30min(T2)、90min(T2)时采用TEE常规技术和TDE技术,记录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前、后壁等容收缩期速度平均值(Sm1)和射血期速度平均值(Sm2)等。结果 T0、T2时,Sm1明显大于Sm2(P<0.01或P<0.05);而T1时Sm1与S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TDE技术评价二尖瓣置换术患者CPB后早期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并未明显受损害,但是等容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大于射血期。
丁杰史宏伟胡小菊赵雅梅葛亚力魏海燕
关键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置换术多普勒超声
靶向光敏剂体系Cy1395-NPs的构建及其在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丁杰
经食道超声评价多巴酚丁胺对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对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20例,随机分为吸入七氟烷合并多巴酚丁胺组(混合组)和吸入七氟烷组(对照组)。选择麻醉诱导后劈胸骨前(T0)和停止体外循环30 min即吸入七氟烷(T_1)、吸入七氟烷后30 min(T_2)和吸入七氟烷后60 min(T_3)4个时间点,混合组在T_1时静脉泵入多巴酚丁胺至T3时。采用经食道超声记录患者右室收缩功能指标: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瓣环收缩期速度(St)及每分输出量(CO);舒张功能指标:三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t)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t)。结果对照组内右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在T_0与T_1、T_2、T_3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混合组内,与T_1时比较,T_2时RVFAC、St提高,T3时RVFAC、TAPSE、St提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混合组T_2、T_3时RVFAC、TAPSE、St及CO提高(P<0.01);两组在不同时间段舒张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循环MVR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可能有利于改善右室收缩功能。
郑莉丁杰陶红伟王振红魏海燕葛亚力史宏伟
关键词:右心功能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多巴酚丁胺
MRA在识别颅内小动脉瘤形状上的应用价值:与DSA对比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识别小尺寸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形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MRA发现并经DSA证实的38例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7 mm)。将所有动脉瘤分为两组(≤3mm及3.1mm-6.9mm),使用MRA分析动脉瘤的形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动脉瘤形状的参考标准,评估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MRA评估≤3mm组动脉瘤的敏感性41.6%、特异性57.1%、阴性预测值36.4%、阳性预测值62.5%、准确性47.4%,评估3.1mm-6.9mm组动脉瘤的敏感性81.8%、特异性91.7%、阴性预测值84.6%、阳性预测值90.0%、准确性87.0%。结论 MRA评估≤3mm颅内小动脉瘤形状的价值较低,而对3.1mm-6.9mm动脉瘤的应用价值较高。
丁杰高伟陆小妍郭群吴含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
FLAIR-DWI不匹配在引导发病时间未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FLAIR)-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匹配指导发病时间未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的发病时间未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例。在进行溶栓前,每个患者都进行头颅MR检查,FLAIR-DWI不匹配者进入溶栓组,无FLAIR-DWI不匹配者进入未溶栓组进行对照研究,并分析预后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溶栓组的神经功能好转(NIHSS≥4分,54.83%vs28.57%,χ^(2)=7.432,P=0.016)以及3个月后的mRS评分,较未溶栓组有显著差异(2.39±1.74 vs 4.43±1.81,χ^(2)=-5.382,P=0.031)。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静脉溶栓(OR=1.271,95%CI:1.026~1.451,P=0.005)和神经功能好转(NIHSS≥4分,OR=1.131,95%CI:0.548~2.113,P=0.019)为预测发病时间未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结论对于发病时间未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LAIR-DWI不匹配可指导静脉溶栓,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丁杰郭群陆小妍吴含
关键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静脉溶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