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莉 作品数:6 被引量:1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巢湖春夏季节浮游甲壳动物群落演替的围隔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为研究巢湖浮游甲壳动物春夏季节的群落演替规律,于2012年2月19日至2012年7月24日(22周)在巢湖进行了围隔实验。共设置三个处理组(即A组:鲢鱼+营养盐;B组:鲢鱼+鳙鱼+营养盐;D组:团头鲂+营养盐)和一个对照组(即C组:不添加鱼类和营养盐)。实验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4属21种,其中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8属9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是春季所有围隔的优势种。春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夏季以小型枝角类、大型中镖水蚤(Sinodiaptomus sarsi)和剑水蚤占优势,其密度在围隔A、B和C中较低。夏季所有围隔中的Daphnia种群均消失。在没有蓝藻水华和滤食性鱼类存在下,大型枝角类Daphnia仍然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所取代。结果显示,鱼类和营养盐共同决定了巢湖围隔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春季较高的Daphnia种群密度也是巢湖Daphnia仲夏消失的重要原因。 邵元启 邓道贵 葛茜 张晓莉 杨威关键词:巢湖 围隔 浮游甲壳动物 基于16S rDNA和COI基因序列初步探究角壳网纹溞的分类地位 被引量:1 2015年 在安徽升金湖中首次发现了角壳网纹溞。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对角壳网纹溞的16S r DNA和COI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并进行了相关的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角壳网纹溞的16S r DNA和COI基因中A+T含量均超过60%,明显高于C+G的含量。角壳网纹溞不仅在形态上与其他同属种类相差校大,在分子进化中也与其他同属种类的遗传距离相差较大。通过K—2P双参数模型计算,角壳网纹溞COI基因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高达20%,种间遗传距离的范围为16.7%—23.9%。因此,结合其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特征暗示角壳网纹溞的进化地位应为网纹溞属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王文平 邓道贵 张坤 徐敏 张晓莉 刘飞关键词:形态学 分子标记 系统进化 巢湖夏季叶绿素a浓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围隔实验 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巢湖夏季叶绿素a浓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3年5月22日至8月7日(共12周)在巢湖进行围隔实验.共设置4个实验组(即B组:巢湖底泥;C组:巢湖底泥+30g/L鳙鱼;D组:巢湖底泥+60g/L鳙鱼;E组;巢湖底泥+90g/L鳙鱼)和一个对照组(即A组:不加巢湖底泥和鳙鱼).结果表明:研究期间5组围隔内叶绿素a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A^E组的叶绿素a最大值均出现在实验初期,分别是54.9μg/L、38.0μg/L、35.9μg/L、37.4μg/L和35.8μg/L.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5组围隔中叶绿素a浓度与透明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总磷(TP)和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均呈正相关.另外,围隔D和E中叶绿素a均与总氮(TN)成正相关.围隔A、C、D和E中的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而围隔B的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无相关性. 张坤 邓道贵 王文平 张晓莉 纪磊 刘飞 张绮关键词:巢湖 围隔 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序列探讨四种溞类的系统关系和分类地位 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检验已记录的4个溞属种类(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透明溞D.hyalina、蚤状溞D.pulex和大型溞D.magna)的系统分类,用试剂盒法分别提取4种溞类的基因组DNA。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了4种溞属种类的16S rD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并与来自GenBank中每个种类相似度较高的同种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4个溞属种类的平均种间相似度分别为85.56%和80.67%,碱基中A+T含量均明显高于G+C含量。基于COⅠ基因,巢湖隆线溞与来自GenBank上的拟同形溞(Daphnia similoides AB549199)相似度为99%,分歧度为0.4%—0.9%。就16S rDNA和COⅠ基因而言,巢湖透明溞更接近于盔形溞(Daphnia galeata)。基于16S rDNA和COⅠ基因构建的NJ树和贝叶斯树,两者的主要分枝基本一致。结果暗示,巢湖隆线溞与拟同形溞为一个种,透明溞应属于盔形溞。由于缺乏核基因的研究,有关巢湖溞属的分类地位还需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徐敏 张海军 邓道贵 王文平 张晓莉 查岭生关键词:RRNA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组合对拟同形溞生长生殖的影响 2014年 文章研究单细胞的产毒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组合对拟同形溞生长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同形溞不能在纯铜绿微囊藻下生长生殖.随着斜生栅藻浓度的升高,拟同形溞的首次怀卵时间逐渐减少,而成熟体长逐渐增大.拟同形溞的首次产幼溞数、最大种群密度及最大种群增长率随着斜生栅藻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种群密度和最大种群增长率均出现在2×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浓度组,分别为302.7 ind.(200 mL)^-1和0.213 d^-1.在低的斜生栅藻浓度(1×10^5 cells/mL)下,拟同形溞不产生卵鞍.在2×10^5~2×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浓度下,拟同形溞产出较多的卵鞍,最大值(77.3 ind.)出现在1×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浓度组.在较高的斜生栅藻浓度(1×10^6 cells/mL和2×10^6 cells/mL)下,含休眠卵的卵鞍数占总休眠卵数的比例明显高于较低的斜生栅藻浓度组(2×10^5 cells/mL和4×10^5 cells/mL).研究暗示,斜生栅藻浓度的增大可以减缓产毒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对拟同形溞的生长生殖的抑制作用,而卵鞍的产生和休眠卵的形成受其种群密度和铜绿微囊藻的共同影响. 李芳 邓道贵 张晓莉 黄青飞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斜生栅藻 生殖 巢湖总有机碳的春夏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2014年 文章分析2012年2月至7月对巢湖总有机碳(TOC)的春夏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TOC与环境因子(包括水温(WT)、透明度(SD)、溶解氧(DO)、pH值、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 a)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年2月~7月间巢湖TOC的浓度呈逐月递增趋势,7月份达到最大值,浓度范围为37.27~60.98 mg/L. Perason相关分析显示(n=59):巢湖TOC与WT(r=0.617,p〈0.01)、pH值(r=0.589,p〈0.01)、TP(r=0.653,p〈0.01)、Chl a(r=0.659,p〈0.01)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SD(r=-0.462,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DO和TN没有相关性。 葛茜 邓道贵 张晓莉 戴海奇关键词:巢湖 总有机碳 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