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金勇

作品数:98 被引量:597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6篇腰椎
  • 22篇骨质
  • 21篇骨质疏松
  • 16篇椎体
  • 14篇骨折
  • 11篇细胞
  • 10篇椎间盘
  • 9篇疏松性
  • 9篇椎体压缩
  • 8篇压缩骨折
  • 8篇椎体压缩骨折
  • 8篇脊柱
  • 8篇教学
  • 8篇骨质疏松症
  • 7篇学法
  • 7篇腰椎间盘
  • 7篇椎间融合
  • 7篇椎体强化
  • 7篇教学法
  • 6篇椎管

机构

  • 65篇广州中医药大...
  • 1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武警广东总队...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武警广东省总...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2篇广州市番禺区...
  • 2篇南方科技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白求恩国际和...
  • 1篇惠州市中医医...

作者

  • 96篇丁金勇
  • 50篇晋大祥
  • 40篇梁德
  • 30篇姚珍松
  • 30篇张顺聪
  • 30篇江晓兵
  • 26篇杨志东
  • 23篇谢炜星
  • 19篇唐永超
  • 16篇钱莘
  • 15篇莫凌
  • 9篇崔健超
  • 8篇李钺
  • 8篇温龙飞
  • 7篇靳安民
  • 6篇任之强
  • 6篇马辉
  • 6篇刘俊城
  • 5篇庄洪
  • 5篇陈伟健

传媒

  • 9篇中国脊柱脊髓...
  • 6篇中国骨质疏松...
  • 5篇家庭医学(上...
  • 4篇中国中医骨伤...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家庭健康(医...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第十届中国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13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6
  • 1篇2005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优化生物活性玻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兔成骨细胞在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支架中的生长情况,探讨优化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支架的实验方法。方法分离并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成骨诱导剂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发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细胞活性、免疫组化鉴定诱导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细胞学特性。将成骨细胞分别附着在3种不同生物活性玻璃组成的新型材料支架中,进行共培养,观察细胞的变化,从而比较不同生物活性玻璃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结果MSCs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形态向多角形及类圆形转化。经诱导的兔成骨细胞与生物活性玻璃组成的材料支架融合后,发现兔成骨细胞在孔隙率为75.90%的支架中增殖较慢;在孔隙率为90.20%和94.50%的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支架中生长良好,增殖较快,孔隙及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附着。结论具有适宜孔隙率的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有望成为培养人工骨的种子支架,为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丁金勇靳安民张梅霞闵少雄汤善华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成骨细胞
仿生型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观察仿生型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复合支架材料植入体内后诱导骨形成、促进矿化和修复缺损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将40只兔子随机分成6组,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组12只(24条桡骨)、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组12只(24条桡骨)、58S生物玻璃组12只(24条桡骨)和空白对照组4只(8条桡骨)。左右两侧桡骨制造10mm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材料。②在植入材料后2,4,8,12周观察动物饮食、活动及伤口愈合等大体情况,以及缺损部位X射线变化,并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形态学、扫描电镜、以及骨密度的检测。结果:40只兔子(80条桡骨)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兔大体观察结果:术后所有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骨折,活动、进食情况和精神状态基本正常。②兔缺损区X射线检查结果:术后2周,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组两截骨端有明显致密影,外层有少量骨痂形成;术后8周骨皮质连接完整;12周缺损完全修复,髓腔基本再通。③兔缺损区组织形态学观察及骨与材料界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2周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组即可见成骨细胞沿支架材料爬行并分泌骨基质;4周可见大量新生骨小梁向缺损中心生长;12周缺损区内基本看不到支架材料,完全由新生骨组织替代,髓腔已再通。④各组兔缺损区骨密度测定结果: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组术后4,12周骨密度分别是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组的4.25倍和1.71倍,且明显优于58SBG组,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不同实验组F=1262.398,P<0.001;LSD-t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仿生型生物玻璃/胶原蛋白/磷脂酰丝氨酸/透明质酸复合支架具有与天然骨组织及细胞外基质相似的组成成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张梅霞靳安民闵少雄丁金勇
关键词:胶原生物相容性材料透明质酸
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行短节段伤椎置钉传统开放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52例Magerl A型单一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8.04±5.51)d;依据胸腰椎骨折Magerl分型标准:A1型骨折17例,A2型骨折8例,A3型骨折2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4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手术(开放组),8例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系统下内固定手术(微创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手术并发症,测量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内、3个月、6个月以上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69.98±45.7)min,术中出血量(179.62±127.88)m L,术后下地时间(5.98±3)d。开放组中有5例患者早期出现术口渗液,1例患者出现棒断裂;微创组8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指数和末次随访时的所有影像学参数均较术后1周有显著丢失。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显著减少。两组患者术后各项影像学参数较术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影像学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后凸畸形和伤椎高度、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虽然在随访过程中,矫正率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但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仍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微创经皮附加伤椎固定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类似的伤椎畸形矫正效果,且具有术中出血�
谢炜星王刚万超晋大祥丁金勇梁德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
侧开口推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的初步报告
2021年
目的探讨侧开口推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2月笔者医院的125例单节段OVCFs行PV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直开口和侧开口推杆注入骨水泥分别是66例(前开口推杆组)和59例(侧开口推杆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情况及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前开口推杆组B型和C型渗漏发生率明显高于侧开口推杆组(P<0.05),但两组S型渗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开口推杆组有9例(13.6%)出现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不佳,侧开口推杆组骨折区域均得到充足骨水泥填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前开口推杆组分成填充充分亚组和填充不佳亚组,填充不佳亚组、填充充分亚组和侧开口推杆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2天VAS及术后6个月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VAS较术后2天进一步明显降低(P<0.05);填充充分亚组与侧开口推杆组术后2天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填充不佳亚组术后2天VAS明显高于填充充分亚组和侧开口推杆组(P<0.05)。结论与采用前开口推杆实行PVP治疗OVCFs比较,侧开口推杆更能使骨水泥精准分布在骨折区域及与周围松质骨充分嵌插,并且可以显著减少B型和C型骨水泥渗漏,提高疗效及安全性。
叶林强江晓兵姚珍松唐晶晶丁金勇张顺聪晋大祥梁德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一种手术钳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术钳,包括钳杆、固定钳头、活动钳头、连接杆、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固定钳头固设在钳杆的一端,固定手柄固设在钳杆的另一端,固定钳头的前端设有定位针,活动钳头与固定钳头的后端转动连接...
丁金勇谭成双朱金土
文献传递
舒筋通络颗粒治疗神经根型型颈椎病的疗效、安全性报告
目的:观察舒筋通络颗粒治疗证属肝肾亏虚、气虚血瘀证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考察其安全性.方法:1199名患者通过多中心筛选后入组,入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进行各疾病相关评分,以探讨其疗效,并记录期间...
崔健超梁德杨志东江晓兵张顺聪莫凌唐永超晋大祥姚珍松丁金勇
关键词:舒筋通络颗粒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安全性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分期、分型论治现状及建议
目的:探讨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分期、分型及治疗进展,规范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OVF)已成为骨质疏松性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有着疾病...
唐永超梁德江晓兵张顺聪杨志东姚珍松晋大祥丁金勇莫凌
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的优势和特点。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对照组则采用全椎板切除法,通过观察两组建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情况、死亡率、大鼠下肢神经功能、神经根组织病理改变及TNF-α及IL-1在细胞质中灰度值表达水平评估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建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状况、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大鼠下肢神经功能、神经根组织病理改变及TNF-α及IL-1在细胞质中灰度值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同时,实验组所需的切口小,脊柱后方软组织破坏少。结论采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可保证成功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并且这一改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出血量少,软组织破坏少,死亡率低等优点,这一改良方法更注重动物伦理。
唐晶晶梁德江晓兵丁金勇杨志东姚珍松张顺聪
关键词:神经根压迫动物模型
新型组合式多用腰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和实验研究
背景和目的 20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的概念,从生物力学分析,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柱融合术,PLIF逐渐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基本技术之一。自DeBowes将不锈钢篮(cage)植入马的颈椎获得愈...
丁金勇
关键词:腰椎间融合器生物力学PEEK
文献传递
腰腿痛与腰椎间盘突出
2008年
47岁的老王是机械制造厂的老工人,在车间进行钳工操作也有十几年了,除了偶有腰痛外,身体还算硬朗。前两天他和同事抬钢管,弯腰着力时突然腰背部剧痛,难以忍受,同时还伴有右大腿的牵涉痛。联想到3年前自己曾做过CT检查,显示有两个节段的腰椎间盘膨出和一个节段的突出,老王心里打起了小鼓:我是不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呢?
丁金勇钱莘
关键词:腰腿痛腰椎间盘膨出机械制造厂腰背部牵涉痛右大腿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