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刁小莉

作品数:37 被引量:281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细胞
  • 7篇病理
  • 6篇乳头
  • 5篇人乳
  • 5篇人乳头瘤
  • 5篇人乳头瘤病毒
  • 5篇乳头瘤
  • 5篇乳头瘤病毒
  • 5篇上皮
  • 5篇危型
  • 5篇文献复习
  • 5篇瘤病毒
  • 5篇复习
  • 4篇上皮内
  • 4篇上皮内瘤
  • 4篇上皮内瘤变
  • 4篇皮内
  • 4篇淋巴
  • 4篇基因

机构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北京世纪坛医...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市通州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煤炭科学研究...
  • 2篇西门子(中国...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九台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36篇刁小莉
  • 8篇牟向东
  • 7篇王淑珍
  • 7篇李雪
  • 7篇金木兰
  • 6篇何鑫
  • 5篇苏勤
  • 5篇韦萍
  • 5篇王广发
  • 4篇杜心如
  • 4篇王跃
  • 4篇阙呈立
  • 4篇冯英明
  • 4篇曲久鑫
  • 4篇赵宏颖
  • 4篇刘节
  • 4篇张云岗
  • 3篇刘军
  • 3篇张伟
  • 3篇李桂莲

传媒

  • 6篇中华结核和呼...
  • 5篇中华病理学杂...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隐球菌病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3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确诊。1、2例为轻症,第3例为重症。痰培养和支气管镜检查均阴性,血清隐球菌荚膜乳胶凝集实验均阳性,第3例脑脊液压力升高,乳胶凝集实验阳性。1、2例应用氟康唑治疗,第3例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均,临床治愈。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误诊率高。采用血清隐球菌荚膜乳胶凝集实验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相结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对于免疫功能正常和轻症患者,首选氟康唑,对于免疫受损和重症患者,首选两性霉素B。
牟向东刁小莉李若瑜王广发阙呈立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乳胶凝集试验氟康唑两性霉素B
脊柱多发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纤维肉瘤[1]。由Meis-Kindblom等[2]于1995年首次报道。迄今国内外文献共报道100余例[3-4]。多发生在四肢等软组织,原发于脊柱骨质的SEF目前未见报道。现将我院经治的1例脊柱多发SEF报道如下。
宇尧刁小莉杜心如骆辉徐子彧
关键词:脊柱纤维肉瘤骨肿瘤外科手术
大动脉炎致肺部空洞三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胸部CT呈空洞病变的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胸部cT呈空洞病变的3例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以“Takayasu动脉炎/大动脉炎”和“肺”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Takayasu arteritis”和“pulmonary”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为49、28、28岁,其中男2例,女1例,均因咳嗽、发热及胸痛就诊,胸部CT呈空洞性病变,表现为厚壁或薄壁、单发或多发的空洞或楔形实变影,在吸收后残留条索影,其中1例进行了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出血性肺梗死表现。3例患者曾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和肺栓塞,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空洞吸收、症状缓解。文献检索获得中、英文文献85篇(777例),阅读后筛选出7篇(13例)患者存在肺实质损害的描述,结合本组3例患者共16例,其中男2例,女14例,年龄18~58岁,多以发热、伴或不伴咳嗽、咯血、乏力、呼吸困难就诊。其中12例为片状或楔形磨玻璃影和实变影,吸收后残留肺外周或沿支气管血管束的索条影,2例为胸腔积液,4例出现空洞征象;16例中3例曾误诊为肺结核,7例误诊为肺部感染,5例误诊为肺栓塞。结论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极易误诊和漏诊,对于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合并肺实质空洞性病变的患者,需高度警惕大动脉炎的可能性,早期筛查、确诊,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杨平平杨媛华邝土光杨敏福王剑锋黄强杨苏乔李积凤刁小莉张坤宁龚娟妮
关键词:大动脉炎肺动脉肺实质肺空洞
雄激素受体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子宫平滑肌瘤遗传易感性有关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雄激素受体 (androgenreceptor,AR)基因中的CAG串联短重复序列 (short tandemrepeat,STR)长度与子宫平滑肌瘤易感性及不同类型肌瘤发生的关系 .方法 :对1 0 8例子宫平滑肌瘤和 1 4例女性阑尾炎 (参照组 )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基因组DNA提取 ,PCR扩增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扩增产物长度多态性 ,全部以较短的等位基因评价其长度 ,根据泳动度和测序结果判定其CAG重复次数 ,即STRn值 .结果 :肌瘤组和参照组的STRn值范围分别为1 7~ 31和 1 7~ 2 8,均数分别为 2 3.4± 2 .5和 2 1 .3± 3.1 ,前者显著长于后者 (P <0 .0 5 ) .瘤结节个数为 1个、2个或 3个和>3个的肌瘤标本n值均数分别为 2 3.1± 2 .2 ,2 3.3± 2 .8和2 3.8± 2 .2 ,n值较大者倾向于发生多结节病变 ,尽管统计学上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同源型与多中心型的多发性平滑肌瘤标本的STRn值均数分别为 2 2 .2± 2 .5和 2 4 .1± 2 .1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结论 :位于AR基因第一外显子的CAGSTR长度与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或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较长者可能易患这种肿瘤 。
李斌刁小莉张伟朱少君苏勤王淑芳冯英明刘节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子宫平滑肌瘤疾病易感性
非放标AR基因多态性分析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性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根据女性体细胞中两条 X染色体上雄激素受体 (AR)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非放标克隆性检测 ,以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克隆组成 .方法 自新鲜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提取基因组 DNA,经 H ha 消化后 ,PCR扩增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单股 DNA片段长度 .结果 在检测的 5 4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中 ,32例(5 9.3% )具有这种 AR位点的多态性 ;其中 3例标本 X染色体失活发生了严重偏移 ,不适用于这种克隆性分析 .对 2 9例共 6 8个平滑肌瘤结节的分析均显示 AR位点长度多态性丢失 ,提示全部为单克隆细胞组成 .其中 8例结节个数≥ 3个的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中 ,6例标本的不同瘤结节均具有相同的 X染色体灭活带型 ;另外 ,发现 1例具有 X染色体失活偏移的标本其肿瘤组织中有额外条带出现 ,而且两个瘤结节具有相同改变 .结论 此研究为在国内开展非放标 AR克隆性检测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证实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 。
刁小莉苏勤王淑芳冯英明刘节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克隆性分析雄激素受体
基于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序列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在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基于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序列(RS-EP)单指数模型DWI、双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关运动(IVIM)成像诊断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价值。方法收集鼻阻塞患者20例,按病理结果分为单纯性鼻炎组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RS-EP序列的IVIM和单指数模型DWI检查,获得IVIM参数纯扩散系数(D)、假性灌注系数(D~*)、灌注分数(f)和ADC参数图。分别测量2组下鼻甲黏膜的前、中、后部3个区域的参数值。比较2组和3个区域间各扩散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慢性单纯性鼻炎组的ADC和D值分别为(1 938.84±170.46)×10^(-6)mm^2/s和(1 698.91±145.17)×10^(-6)mm^2/s,慢性肥厚性鼻炎组ADC值为(1 681.76±132.21)×10^(-6)mm^2/s,D值为(1 439.39±101.26)×10^(-6)mm^2/s,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和f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下鼻甲黏膜前、中、后部ADC值依次增高(P均<0.05);下鼻甲前、中、后部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D值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DC值(0.932±0.044 vs 0.896±0.058,P<0.0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93.75%、90.00%、93.75%、85.71%。结论基于RS-EP序列的IVIM成像和单指数DWI成像在鉴别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其中基于IVIM模型的D值较常规ADC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杨志安蒋涛刘锦峰温晓慧张怡闵小红石清磊吕悦雷刁小莉李雪
关键词:鼻炎
肺毛细血管瘤病二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肺毛细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其临床及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对2例肺毛细血管瘤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研究其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憋,影像学(CT及肺动脉造影)特点为双肺多发结节影,肺动脉增宽,组织学表现为灶状分布的肺间质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增生,小动脉肌性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病灶中肥大细胞数量增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表达上调,Ki-67阳性指数小于1%,p53阴性。结论肺毛细血管瘤病是一种肺毛细血管增生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肥大细胞数量和PDGFR—β上调有关。病理医师在肺毛细血管瘤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李雪金木兰韦萍代华平崔瑷张云岗刁小莉赵宏颖
关键词:血管瘤病
肺癌右小指末节指骨转移误诊为指头炎一例
2011年
骨转移肿瘤多见于脊柱骨盆等部位,四肢较为少见,转移至指骨者罕见,常因为不被认识而误诊,现报告肺癌小指末节指骨转移误诊为指头炎1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3 岁,2010 年1 月因胸背部疼痛就诊于我院胸外科,发现左肺肿块,诊断为原发性肺癌,曾行系统化疗( 方案不详),未做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治疗后胸痛症状略缓解.
杨敬陈新宇刁小莉刘端杜心如
关键词:指骨转移小指末节误诊骨转移肿瘤胸背部疼痛
原发于卵巢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及文献复习
2022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卵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ovaria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O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4例PO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PODLBCL患者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临床症状以盆腔肿块、腹痛为主;合并B症状2例,双侧卵巢肿瘤2例,单侧肿瘤2例(均发生在右侧卵巢),CA125、乳酸脱氢酶(LDH)均呈高表达3例。镜下表现为卵巢正常结构破坏,被相对单一形态的、体积较大的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细胞质常嗜碱性,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单个或多个核仁;核分裂象多见;CD20染色阳性。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和单克隆抗体治疗,经随访2~238个月后,无复发存活3例,死亡1例。结论 PODLBCL是罕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预后较好。化疗联合单克隆抗体治疗可为一线治疗方案,以避免手术,但术前明确诊断很关键。
张雪芳刁小莉王淑珍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肺毛细血管瘤病二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目的:阐明肺毛细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2例肺毛细血管瘤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其形态特点和免疫表型。结果:患者青年男、女各1...
金木兰李雪刁小莉张云岗韦萍赵宏颖
关键词:临床病理肥大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