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明

作品数:59 被引量:36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2篇间质
  • 51篇间质瘤
  • 50篇胃肠
  • 38篇胃肠间质瘤
  • 14篇胃肠道
  • 14篇肠道
  • 12篇手术
  • 12篇肿瘤
  • 10篇预后
  • 10篇外科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9篇伊马替尼
  • 9篇胃肠道间质瘤
  • 9篇靶向
  • 9篇靶向治疗
  • 9篇肠道间质瘤
  • 7篇诊治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机构

  • 5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9篇汪明
  • 55篇曹晖
  • 10篇赵刚
  • 7篇徐佳
  • 7篇庄淳
  • 6篇张子臻
  • 6篇赵文毅
  • 6篇赵恩昊
  • 6篇沈艳莹
  • 5篇邱江锋
  • 5篇倪醒之
  • 5篇屠霖
  • 4篇吴志勇
  • 4篇张云
  • 4篇沈志勇
  • 3篇邱伟箐
  • 3篇王超杰
  • 3篇顾佳毅
  • 3篇张鹏
  • 3篇刘强

传媒

  • 25篇中华胃肠外科...
  • 9篇中国实用外科...
  • 9篇中华消化外科...
  • 4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CCN《软组织肉瘤——胃肠间质瘤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第1版)》更新介绍与解读被引量:18
2015年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10余年来,其诊断和治疗也日趋标准化和规范化。2015年2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最新版的《软组织肉瘤——胃肠间质瘤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第1版)》。与既往版本相比,新版指南进一步强调了基因分型在GIST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在GIST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恶性潜能评估等方面做出了更新。
曹晖汪明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从2020年国内外主要指南更新变化解读胃肠间质瘤精准诊治被引量:13
2021年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在GIST中取得成功是精准医学时代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里程碑。2020年,国内外各学术组织围绕GIST的诊疗实践相继发布或更新了各种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其中在指南层面,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发布我国首部GIST诊疗指南《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也对NCCN指南GIST部分内容作出重要更新,二者更新均由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更新所驱动,将对我国GIST精准诊疗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汪明曹晖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DKK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DKK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检测或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为DKK4抗体作为活性成分与药用载体组成的检测药物。或为DKK4特异性引物作为活性成分与药用载体组成的检测药...
曹晖汪明张志刚徐佳屠霖王超杰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D842V突变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DGFRA)突变是胃肠间质瘤(GIST)中少见的一种突变类型,包括D842V位点在内的大多数PDGFRA第18外显子突变患者对伊马替尼具有高度耐药性,其治疗是临床的一大难点。本文探讨PDGFRA-D842V突变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综合治疗效果及预后,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20年5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GIST诊疗中心接受诊治的71例PDGFRA突变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D842V突变组(47例,66.2%)和非D842V突变组(24例,33.8%),比较D842V突变和非D842V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疗效、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D842V突变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中位年龄为60(36~82)岁;非D842V突变组男性16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62(30~81)岁。比较D842V突变组与非D842V突变组的年龄、性别、原发部位、手术方式、肿瘤最大径、核分裂象计数、CD117和DOG1表达情况、Ki-67增殖指数和危险度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842V突变组和非D842V突变组CD34阳性率分别为89.4%(42/47)和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4,P=0.018)。D842V突变组和非D842V突变组中,未经术前治疗直接行R0切除者分别为44例和22例,因肿瘤破裂行急诊手术R1切除者各1例,经穿刺明确病理及突变类型后未行手术者各1例(其中1例D842V突变患者接受avapritinib治疗获得部分缓解),1例D842V突变患者因外院穿刺结果提示野生型GIST,术前接受了8个月的伊马替尼治疗后行R0切除。术后分别有5例D842V突变和5例非D842V突变的高危GIST患者接受了1年以上的伊马替尼术后辅助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7(1~153)个月,D842V突变与非D842V突变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2%和100%(P=0.233)。单因素分析显示,核分裂象计数(P=0.002)、Ki-67增殖指
李晓琦屠霖汪明马欣俐杨琳希沈艳莹庄淳赵文毅邱江锋赵刚曹晖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临床疗效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来源且长径大于2cm的胃肠间质瘤多中心倾向评分匹配法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来源的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直径>2 cm的原发性胃GIST;接受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未接受术前靶向药物治疗。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解放军总医院(32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84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75例)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8例)共计85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444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413例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最近邻匹配法对开腹组与腔镜组的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4;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短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 rank检验比较长期预后。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分别纳入293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长径以及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者比例高[<100 ml比例:52.9%(155/293)比36.2%(106/293),Z=-12.857,P<0.001],术后进食时间[(4.0±0.2)d比(5.3±0.9)d,t=1.505,P=0.003]和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4.8±1.0)d比(6.5±1.0)d,t=1.847,P=0.008],术后住院时间较短[(8.6±0.3)d比(10.5±0.3)d,t=4.235,P<0.001]。按照解剖部位进行亚组分析:(1)胃贲门部及幽门部: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胃底部: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进食时间早[(4.0±0.2)d比(4.5±0.2)d,t=0.512,P=0.038]、引流管拔除时间[(5.1±0.4)d比(6.4±0.6)d,t=0.517,P=0.044]和术后住院时间[(8.0±0.5)d比(11.1±0.9)d,t=0.500,P=0.002]明显缩短,而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胃小弯侧: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100 ml比例:58.1%(43/74)比33.7%(25/74),Z=7.632,P=0.034]、胃管拔出�
吴欣孙林德汪明张鹏阳泽龙梁寒陶凯雄曹晖徐文通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复发转移性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D842V突变胃肠间质瘤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通过对1例复发转移性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D842V突变胃间质瘤的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联合新药靶向治疗及手术治疗的综合诊疗模式在此类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马欣俐庄淳汪明赵刚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转移性肿瘤靶向治疗
内镜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争议被引量:3
2019年
辩题一:2-5cm胃肠间质瘤能否采用内镜切除内镜切除具有可行性近年来,由于内镜检查的普及和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检出率大幅提高。因GIST具有恶性潜能,最长径>2 cm的GIST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切除。
李锐杨晓冯波牟一胡兵曹晖汪明续文婷季峰罗晓蓓刘思德
关键词:内镜治疗消化道肿瘤ULTRASONOGRAPHY胃肠间质瘤GIST内镜超声
胃肠间质瘤综合诊治中若干焦点问题思考被引量:17
2018年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伊马替尼用于晚期GIST的治疗取得了卓越的疗效,因此,GIST成为实体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最成功的范例。随着对GIST关注度提高和研究的日益深入,GIST综合诊治相关领域的焦点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这些问题涵盖GIST的诊断、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转化研究等各个方面。在精准医疗时代,如何聚焦GIST综合诊治的焦点问题开展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精准化的临床综合诊治,同时开展设计严谨、跨学科合作、多中心的科学研究,值得探索和思考。
曹晖汪明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治疗时代的柳叶刀——手术在晚期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地位被引量:13
2016年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相当一部分病例在发现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已发生转移。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IM)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GIST的治疗模式。IM对于GIST的治疗最先应用于晚期GIST,且取得成功并迅速成为晚期GIST治疗“金标准”。在IM有效地延长了晚期GIST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手术在晚期GIST治疗中的地位成为了临床上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目前,在高复发风险或局部晚期GIST的治疗中,IM已经通过手术后辅助治疗或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形式与外科手术相结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有限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局部晚期或“困难解剖部位(食管.胃结合部、十二指肠、直肠等)”的原发性GIST中,外科手术可以与IM结合,实现类似晚期胃癌治疗模式中的“转化治疗”;对于对IM治疗有一定反应(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或局限性进展)的复发转移性GIST病例。外科手术可能为患者带来有限的生存获益:对于广泛进展的复发转移性GIST,外科手术指证应严格限制于出现并发症或急诊情况等综合情况的评判中。
曹晖汪明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靶向治疗
NCCN《软组织肉瘤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第1版)》胃肠间质瘤内容更新介绍与解读被引量:12
2018年
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已日趋标准化和规范化。近10余年来,随着分子水平发病机制的揭示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的成功应用,GIST治疗已经成为精准医疗时代最经典的实体肿瘤靶向治疗成功范例之一。2017年10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最新版的《软组织肉瘤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第1版)》,与既往版本相比,新版指南中GIST部分内容更新较多,涵盖了从诊断到治疗以及随访的GIST病人全程管理。
赵刚汪明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