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永华

作品数:74 被引量:158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养麝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1篇林麝
  • 13篇家养
  • 13篇家养林麝
  • 12篇圈养
  • 10篇麝香
  • 8篇线虫
  • 8篇病原
  • 7篇寄生
  • 6篇MOSCHU...
  • 5篇动物
  • 5篇圆线虫
  • 5篇寄生虫
  • 5篇分泌
  • 4篇性疾病
  • 4篇影响因素
  • 4篇乳突类圆线虫
  • 4篇化脓
  • 4篇化脓性
  • 4篇化脓性疾病
  • 4篇疾病

机构

  • 71篇四川养麝研究...
  • 33篇四川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人民大学
  • 9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四川逢春制药...
  • 3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重庆市药物种...
  • 1篇四川省自然资...
  • 1篇黑水县畜牧兽...

作者

  • 74篇蔡永华
  • 43篇程建国
  • 29篇付文龙
  • 15篇孟秀祥
  • 15篇杨营
  • 15篇杨光友
  • 14篇沙国润
  • 13篇王建明
  • 12篇郑程莉
  • 12篇王洪永
  • 10篇罗燕
  • 7篇张化贤
  • 6篇李秋波
  • 6篇朱萍
  • 5篇陈万海
  • 5篇王宇
  • 5篇盛岩
  • 5篇王静
  • 4篇陈冬
  • 4篇颜其贵

传媒

  • 6篇中国兽医杂志
  • 6篇经济动物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3篇特产研究
  • 3篇黑龙江畜牧兽...
  • 3篇四川畜牧兽医
  • 3篇四川动物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兽类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中国兽医科技
  • 2篇中国草食动物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农业与技术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2篇南方农业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 3篇1998
  • 2篇1996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圈养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掌握我国圈养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圈养麝内寄生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抽样采集圈养麝新鲜粪样,采用循序沉淀法、离心漂浮法和贝尔曼法进行粪样中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的检查。从四川、陕西、甘肃和湖北等地24个养麝场中抽样采集了1049只麝的新鲜粪样,共查到9种(类)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总阳性率为71.21%。其中,球虫Eimeria sp.卵囊阳性率达44.61%,卵囊密度(OPG)为800~54 400;线虫卵(未定科属)阳性率次之,为11.73%,虫卵密度(EPG)为300~18 700;而肺线虫(网尾属Dictyocaulus sp.)幼虫、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卵、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oides sp.卵、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mum sp.卵、绦虫Anoplocephalidae sp.卵、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卵和毛首线虫(鞭虫Trichuris sp.)卵的阳性率分别为6.01%、2.00%、1.81%、1.53%、0.95%、1.24%和1.33%。调查表明我国圈养麝感染的内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较高,其中以球虫和线虫感染情况最严重。
蔡永华林海程建国王宇付文龙朱萍吴杰杨光友
关键词:内寄生虫
家养林麝的肠毒血症被引量:2
1996年
肠毒血症是由于产气荚膜梭菌在动物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死亡的一种疾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易发生此病,林麝尚未见报道。1989年7~8月某林麝饲养场哺乳期仔麝发生肠毒血症,造成重大损失,现报导如下。 1.发病情况 某林麝饲养场9个大圈中各单圈饲养的哺乳仔麝发生急性死亡疾病,其特点是散在发生,发病仔麝均生长发育良好,有些双仔麝中一头发病死亡,另一头不发病。全群仔麝68头,死于肠毒血症的仔麝7头,死亡率10.29%;1月后全群仔麝56头死于肠毒血症的仔麝8头,死亡率14.28%。
王洪永蔡永华张化贤沙国润
关键词:林麝肠毒血症
迁地保育林麝体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建立基于外貌性状的量化性体况评分标准,于2012年7—10月间对四川马尔康麝场的586头圈养林麝(雌麝299头,雄麝287头)进行了体况评分,并分析了相关变量对林麝体况得分的效应,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的体况评分均值为3.49(±0.02,n=586),大部分林麝(59.56%,n=349)的体况评分高于均值。雌麝体况评分均值(3.50±0.02,n=299)略高于雄麝(3.49±0.03,n=287)(P>0.05),成体麝体况评分(3.59±0.02,n=291)极显著地高于老龄林麝(3.38±0.09,n=27)和亚成林麝(3.35±0.03,n=184)(P<0.01)。林麝的体况得分与其年龄相关不显著(r=0.07,P>0.05),但亚成体及成体麝的体况评分与其年龄间的相关极显著(亚成体r=0.19,P<0.01;成体r=-0.16,P<0.01),而老龄麝体况评分与其年龄略呈负相关(r=-0.23,P>0.05)。S模型y=e1.2811-0.0885/a(R2=0.051,df=500,F=26.74,P<0.01)可近似拟合林麝体况得分和年龄的关系。此外,马尔康麝场泥地基底的改装圈舍中的林麝体况(3.52±0.03,n=197)显著优于原装青砖圈舍林麝评分(3.47±0.02,n=389)(P<0.05)。
蔡永华孙军平杨营王静付文龙朱萍郑程莉李宁石磊孟秀祥
关键词:体况评分影响因素
麝大肠杆菌性化脓病的病原分离鉴定被引量:14
2006年
麝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麝香为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和高级动物香料,是四大最昂贵的动物产品之一,其价格为黄金的3倍以上。自1953年以来,我国就开展了人工养麝保护及利用麝资源的研究项目,时至今日人工养麝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麝的化脓性疾病。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麝的化脓性疾病,四川养麝研究所对麝的化脓性疾病进行了详细研究,现将麝大肠杆菌性化脓病的病原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罗燕程建国李秋波蔡永华贾炼赵翠
关键词:病原分离鉴定大肠杆菌性脓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化脓性疾病动物香料
迁地保育林麝的侵犯性、等级序位及相互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侵犯性是动物个性的重要维度之一,体现了其主动挑衅和攻击其他个体的倾向。动物的侵犯性与其社会结构及等级序位存在紧密关系。本研究于2018年6月1日至7月31日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的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进行了行为取样,计算林麝个体的侵犯性个性(侵犯性指数)和等级序位指数,分析圈养林麝的侵犯性和等级序位格局、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圈养林麝的侵犯性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雄性林麝的侵犯性(0.45±0.09,n=22)显著高于雌性(0.22±0.06,n=30)(P<0.05),年龄和驯养密度对其侵犯性的效应均不显著(P>0.05),说明林麝侵犯性的刚性较强;圈养林麝等级序位的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亚成体麝与成体麝的等级序位差异也未达显著水平(P>0.05),原因在于麝场的建群未区分年龄组;圈养林麝个体的侵犯性与其等级序位显著正相关,林麝个体的侵犯性越大,其等级序位越高(r=0.73,P<0.05),推测这与社群的序位等级构建和资源竞争有关。
肖晨瑶赵玉娇蔡永华程建国黎勇周密孟秀祥
关键词:林麝圈养
一种林麝麝香产量性状的微卫星位点及其选择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麝麝香产量性状的微卫星位点及其选择方法,所述的微卫星位点为Mb116H或Mb43,其中位点Mb116H的NCBI编号为DQ852334,位点Mb43的NCBI编号为EF599347。用于PCR扩增所述微...
杨营张明付文龙蔡永华郑程丽朱苹
文献传递
林麝捻转血矛线虫的分子鉴定被引量:5
2017年
为鉴定林麝粪样中疑似血矛属线虫虫卵的虫种,本研究提取四川和陕西地区林麝粪样中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DNA,对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全序列进行PCR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4个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DNA样品ITS全序列片段大小为786 bp^788 bp,序列相似性为99.0%~100%;经序列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所有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样品均为捻转血矛线虫,与NCBI基因库中多株捻转血矛线虫的ITS序列相似性为97.0%~99.5%。研究结果表明,寄生于林麝的血矛属线虫为捻转血矛线虫,从而为控制林麝捻转血矛线虫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林海程建国蔡永华付文龙王洪永颜其贵杨光友
关键词:林麝捻转血矛线虫虫种鉴定PCRITS
圈养林麝体内化脓性疾病病原菌调查研究
引言化脓性疾病是圈养林麝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复杂性为临床诊断及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林麝体内脏器、组织化脓性病灶中相关病原菌情况,从病原学角度为明确林麝化脓性疾病的病因开展探索。方法对四川养麝研究所20...
周磊蔡永华郑程莉程建国王建明李秋波冯大勇王成旭戴晓阳付文龙
回冻法在林麝解剖中的应用
2015年
对林麝开展深层次解剖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其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本文在未改变林麝材料各器官自然形态结构下,采用回冻法对林麝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关系进行解剖研究,充分保留了各脏器的原有色泽和形状,有效的缓解了林麝尸体腐烂速度,提高了林麝材料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收集各组织器官的细微解剖数据,为林麝的解剖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郑程莉王建明冯达勇杨营蔡永华谢瑞利
关键词:林麝
四川省林麝养殖现状调查报告被引量:9
2020年
林麝人工养殖是保护野生林麝资源和可持续提供麝香产品的重要途径。经过60余年的繁育,四川省的养殖林麝已具有一定规模。本研究对四川省26家林麝养殖场进行了现场调研,截至2018年6月份,全省养殖林麝3200余头,主要分布在阿坝州、雅安市等地;2012年以后,全省林麝养殖场数量迅速增加;2017年,种群增长率达24%,占养殖种群的18.5%,属于高繁殖群体。结合养殖现状,本研究分析了四川林麝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发展林麝养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供同行及从业者借鉴。
郑程莉蔡永华王建明王承旭周磊冯达勇杨营
关键词:林麝养殖现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