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建国

作品数:82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养麝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3篇林麝
  • 13篇杆菌
  • 11篇圈养
  • 11篇基因
  • 9篇病原
  • 9篇大肠杆菌
  • 8篇麝香
  • 8篇化脓
  • 8篇化脓性
  • 7篇性疾病
  • 7篇致病性大肠杆...
  • 7篇化脓性疾病
  • 7篇疾病
  • 5篇全基因
  • 5篇全基因组序列
  • 5篇耐药
  • 5篇家养
  • 5篇家养林麝
  • 5篇MOSCHU...
  • 4篇生物学特性

机构

  • 75篇四川养麝研究...
  • 5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四川逢春制药...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动物疫病与人...
  • 1篇陕西省动物研...
  • 1篇重庆市药物种...

作者

  • 82篇程建国
  • 43篇蔡永华
  • 42篇罗燕
  • 29篇付文龙
  • 13篇孟秀祥
  • 13篇杨光友
  • 10篇李秋波
  • 9篇田青
  • 9篇周磊
  • 8篇郑程莉
  • 6篇李蓓
  • 6篇王洪永
  • 6篇王建明
  • 6篇周鑫
  • 5篇杨泽晓
  • 5篇王印
  • 5篇陈万海
  • 5篇沙国润
  • 5篇王宇
  • 5篇盛岩

传媒

  • 7篇中国兽医杂志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4篇四川动物
  • 4篇中国预防兽医...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特产研究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草食动物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经济动物学报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Agricu...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兽类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圈养林麝肺炎及化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和16S r RNA PCR方法从94份患肺炎及化脓性疾病的圈养林麝肺部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0株肺源大肠杆菌、5株肠道沙门氏菌、8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霍氏肠杆菌和1株摩氏摩根氏菌;小白鼠感染试验表明分离菌...
罗燕程建国王朋付文龙付春梅马炳存罗茜
关键词:林麝病原菌药敏试验
文献传递
中国圈养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掌握我国圈养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圈养麝内寄生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抽样采集圈养麝新鲜粪样,采用循序沉淀法、离心漂浮法和贝尔曼法进行粪样中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的检查。从四川、陕西、甘肃和湖北等地24个养麝场中抽样采集了1049只麝的新鲜粪样,共查到9种(类)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和幼虫,总阳性率为71.21%。其中,球虫Eimeria sp.卵囊阳性率达44.61%,卵囊密度(OPG)为800~54 400;线虫卵(未定科属)阳性率次之,为11.73%,虫卵密度(EPG)为300~18 700;而肺线虫(网尾属Dictyocaulus sp.)幼虫、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卵、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oides sp.卵、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mum sp.卵、绦虫Anoplocephalidae sp.卵、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卵和毛首线虫(鞭虫Trichuris sp.)卵的阳性率分别为6.01%、2.00%、1.81%、1.53%、0.95%、1.24%和1.33%。调查表明我国圈养麝感染的内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较高,其中以球虫和线虫感染情况最严重。
蔡永华林海程建国王宇付文龙朱萍吴杰杨光友
关键词:内寄生虫
一株林麝肺源创口博德特氏杆菌全基因组及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为探究林麝的死亡原因,本研究无菌采集1只死亡林麝肺脏后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方法】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药敏试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以及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 toxin subunit B,CDTB)分析,对分离菌株耐药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在死亡林麝肺脏中分离出1株革兰阴性菌,经鉴定为创口博德特氏杆菌,命名为ZL0001。经过细胞培养观察和CDTB分析表明该菌为胞内寄生菌,含有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能导致细胞凋亡。药敏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链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敏感;对氨曲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呋喃妥因耐药。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其他创口博德特氏杆菌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值均>97%,基因组大小为4350644 bp,共发现22个耐药相关基因。此外,该菌株基因组包含63个毒力相关基因,其参与鞭毛蛋白、脂多糖、铁摄取、抗血清蛋白以及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等毒力因子的合成。【结论】本研究首次在动物呼吸道中分离出创口博德特氏杆菌,并证明其为胞内寄生菌,对林麝肺炎的发病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曾红梅赵位王翔晏仕强杨泽晓罗燕程建国程建国王印
关键词:林麝全基因组序列
圈养林麝球虫病的地域分布及对策被引量:2
2003年
刘肇邦程建国代晓阳
林麝腿部神经纤维瘤病例
2010年
罗燕程建国蔡永华王建民
关键词:纤维瘤林麝病例腿部皮下组织
圈养林麝粪样类固醇激素水平与麝香分泌的关系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非损伤取样和放射免疫法(RIA),于2018年9月1日—10月15日期间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的36头雄性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粪样类固醇激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合麝香分泌数据采集,探究了林麝的粪样睾酮和皮质醇水平与其麝香分泌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马尔康圈养林麝的麝香分泌(12.53±0.76) g (n=36)与粪样睾酮水平(106.03±12.34) ng/g (n=36)呈显著正相关(r=0.436,P<0.01),泌香较多雄麝(16.50±0.61) g (n=17)的睾酮水平(141.51±21.86) ng/g (n=17)显著地高于泌香较少(8.98±0.59) g (n=19)雄麝(74.27±7.93) ng/g (n=19)(t=-3.252,df=34,P<0.01),方程y=0.021x+10.270(R2=0.120,P<0.05)可较好地拟合二者间关系。麝香分泌与皮质醇浓度(47.49±1.53) ng/g (n=36)相关不显著(r=0.078,P>0.05),泌香较多雄麝的皮质醇浓度(48.98±2.28) ng/g (n=17)略高于泌香较少雄麝(46.17±2.14) ng/g (n=19),差异不显著(P>0.05),方程y=0.038x+10.730(R2=0.023,P>0.05)可近似拟合皮质醇与泌香量间的关系。此外,雄麝睾酮水平对泌香量有显著影响(P<0.05),睾酮水平较高林麝泌香量(14.97±1.17) g (n=12)显著高于睾酮水平较低个体的泌香量(11.32±0.90) g (n=24)(F=4.79,P<0.05),而睾酮、皮质醇和年龄对麝香分泌的综合效应及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研究确定了圈养林麝粪样睾酮和皮质醇水平与麝香分泌量间的关系,可用于麝类驯养实践的麝香产量预测及品系选育。
孙太福王静蔡永华程建国黎勇周密盛岩孟秀祥
关键词:圈养
林麝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kp0537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1株疑似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全基因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的新基因kp05372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对采自麝粪便的1株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序列进行测定;以小鼠感染试验和半数致死量(LD50)测试该病原菌的致病性;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病原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的新基因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命名为GPKP,其对小鼠致死的LD50为6.3×107CFU/mL。该菌基因组大小为4 879 707bp,包含5 490个开放阅读框,共注释到22组COG功能。kp05372基因编码产物由302个氨基酸组成,无信号肽,是一种不稳定的、在细胞内发挥生理作用的亲水性蛋白。【结论】分离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p05372基因编码产物属于典型的LysR家族转录因子(LTTR)。
赵位王吴优程建国田青罗燕
关键词:林麝肺炎克雷伯氏菌生物信息学分析
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78株crl毒力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6年
大肠杆菌Crl和Rpo S蛋白的相互作用能够直接促进curli菌毛操纵子的表达,curli菌毛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性及侵袭性密切相关。为研究林麝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LPEC)O78株crl毒力基因缺失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毒力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λ-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林麝LPEC O78 crl毒力基因缺失株LPEC O78-crl-,并通过生化特性、生长速率、红细胞凝集性、毒力特性对缺失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与野生株LPEC O78相比较,LPEC O78-crl-对林麝LPEC O78的生化特性和生长速率影响差异不显著;LPEC O78-crl-的红细胞凝集效价为2^(-4),比LPEC O78降低了2倍,其LD50为3.2×10~9 cfu/m L,与野生株LPEC O78相比下降约7倍。本研究构建了林麝LPEC O78-crl-,为进一步研究林麝LPEC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田青周鑫罗燕程建国赵位
关键词:林麝
驯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繁殖节律:分娩定时及同步化被引量:4
2017年
于2013年3—10月在四川马尔康麝场开展,记录了178例驯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分娩,分析了其分娩定时、同步化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的驯养林麝分娩发生于5—7月间,分娩期长达66d,平均分娩时间为5月25日(17.60±0.98,n=178),分娩季节(75%的分娩完成时间)长22d(即5月7日至5月28日间)。马尔康林麝分娩的强季节性是对当地季节性水热条件和食物资源的适应。驯养林麝的分娩时间与其年龄的相关不显著(r=-0.121,P=0.106>0.05),虽亚成体雌麝(2—3岁)的分娩时间(5月26日,18.81±1.47,n=75)有迟于成体麝((4—9岁)(5月24日,16.97±1.41,n=95)和老龄雌麝(≥10岁)(5月21日,13.63±2.24,n=8)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此外,麝场各饲养区内的雌麝分娩时间格局无显著差异(P>0.05),泥地基底的改装圈舍内的雌麝分娩(5月22日,15.31±1.48,n=62)略早于砖地基底的原装圈舍雌麝分娩(5月26日,18.82±1.27,n=116),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
孙军平蔡永华杨营王静付文龙程建国孟秀祥
关键词:驯养同步化
圈养林麝体内化脓性疾病病原菌调查研究
<正>引言化脓性疾病是圈养林麝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复杂性为临床诊断及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林麝体内脏器、组织化脓性病灶中相关病原菌情况,从病原学角度为明确林麝化脓性疾病的病因开展探索。方法对四川养麝研究...
周磊蔡永华郑程莉程建国王建明李秋波冯大勇王成旭戴晓阳付文龙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