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文龙

作品数:37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养麝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2篇林麝
  • 9篇圈养
  • 6篇麝香
  • 5篇MOSCHU...
  • 4篇分泌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寄生
  • 3篇寄生虫
  • 3篇繁殖
  • 3篇病原
  • 3篇病原菌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性疾病
  • 2篇雄性
  • 2篇社会等级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圈舍
  • 2篇全基因

机构

  • 35篇四川养麝研究...
  • 13篇四川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四川逢春制药...
  • 1篇陕西省动物研...
  • 1篇重庆市药物种...
  • 1篇黑水县畜牧兽...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7篇付文龙
  • 29篇蔡永华
  • 29篇程建国
  • 12篇孟秀祥
  • 7篇杨光友
  • 7篇罗燕
  • 6篇杨营
  • 6篇郑程莉
  • 6篇朱萍
  • 6篇周磊
  • 5篇王宇
  • 5篇王建明
  • 4篇盛岩
  • 4篇陈冬
  • 4篇付春梅
  • 4篇王静
  • 4篇吴杰
  • 3篇颜其贵
  • 3篇闫敏
  • 3篇林海

传媒

  • 5篇经济动物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特产研究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四川动物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兽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四川畜牧兽医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药材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迁地保育林麝体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建立基于外貌性状的量化性体况评分标准,于2012年7—10月间对四川马尔康麝场的586头圈养林麝(雌麝299头,雄麝287头)进行了体况评分,并分析了相关变量对林麝体况得分的效应,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的体况评分均值为3.49(±0.02,n=586),大部分林麝(59.56%,n=349)的体况评分高于均值。雌麝体况评分均值(3.50±0.02,n=299)略高于雄麝(3.49±0.03,n=287)(P>0.05),成体麝体况评分(3.59±0.02,n=291)极显著地高于老龄林麝(3.38±0.09,n=27)和亚成林麝(3.35±0.03,n=184)(P<0.01)。林麝的体况得分与其年龄相关不显著(r=0.07,P>0.05),但亚成体及成体麝的体况评分与其年龄间的相关极显著(亚成体r=0.19,P<0.01;成体r=-0.16,P<0.01),而老龄麝体况评分与其年龄略呈负相关(r=-0.23,P>0.05)。S模型y=e1.2811-0.0885/a(R2=0.051,df=500,F=26.74,P<0.01)可近似拟合林麝体况得分和年龄的关系。此外,马尔康麝场泥地基底的改装圈舍中的林麝体况(3.52±0.03,n=197)显著优于原装青砖圈舍林麝评分(3.47±0.02,n=389)(P<0.05)。
蔡永华孙军平杨营王静付文龙朱萍郑程莉李宁石磊孟秀祥
关键词:体况评分影响因素
一种林麝麝香产量性状的微卫星位点及其选择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麝麝香产量性状的微卫星位点及其选择方法,所述的微卫星位点为Mb116H或Mb43,其中位点Mb116H的NCBI编号为DQ852334,位点Mb43的NCBI编号为EF599347。用于PCR扩增所述微...
杨营张明付文龙蔡永华郑程丽朱苹
文献传递
林麝捻转血矛线虫的分子鉴定被引量:5
2017年
为鉴定林麝粪样中疑似血矛属线虫虫卵的虫种,本研究提取四川和陕西地区林麝粪样中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DNA,对其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全序列进行PCR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4个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DNA样品ITS全序列片段大小为786 bp^788 bp,序列相似性为99.0%~100%;经序列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所有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样品均为捻转血矛线虫,与NCBI基因库中多株捻转血矛线虫的ITS序列相似性为97.0%~99.5%。研究结果表明,寄生于林麝的血矛属线虫为捻转血矛线虫,从而为控制林麝捻转血矛线虫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林海程建国蔡永华付文龙王洪永颜其贵杨光友
关键词:林麝捻转血矛线虫虫种鉴定PCRITS
圈养林麝体内化脓性疾病病原菌调查研究
引言化脓性疾病是圈养林麝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复杂性为临床诊断及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林麝体内脏器、组织化脓性病灶中相关病原菌情况,从病原学角度为明确林麝化脓性疾病的病因开展探索。方法对四川养麝研究所20...
周磊蔡永华郑程莉程建国王建明李秋波冯大勇王成旭戴晓阳付文龙
圈养林麝仔麝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监测被引量:6
2016年
了解圈养林麝仔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仔麝肠道寄生虫病防控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在2014年7―11月,逐月采集四川某林麝养殖场71只1~5月龄的仔麝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麦氏虫卵计数量法和贝尔曼氏法进行检测,观察仔麝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动态。结果表明:1~5月龄仔麝肠道寄生虫平均感染率:球虫(Eimeria sp.)32.67%、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24.79%、肺线虫(网尾属Dictyocaulus sp.)25.92%、莫尼茨绦虫(Moniezia sp.)2.54%、鞭虫(毛首属Trichuris sp.)0.56%。说明危害1~5月龄仔麝的主要寄生虫是球虫、类圆线虫和肺线虫。
陈冬程建国蔡永华付文龙朱萍王宇闫敏杨光友
关键词:林麝仔麝肠道寄生虫动态监测
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对濒危麝类动物的成功迁地保育及麝类的高生产力驯养。【方法】于2016年6—8月和2017年5—7月间,综合运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法对四川省马尔康繁育中心的圈养林麝进行行为取样,分析林麝行为特征及与性别、环境异质性和密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站立、运动和环境探究是林麝展现最多的行为,雌麝的行为表达更多样、集中度更低;圈舍环境可影响圈养林麝的行为格局,草地圈群集中度最低,且有觅食和食草行为的表达;中密度圈群的行为相对更为分散;混合圈群林麝的行为集中度最低。【结论】通过提高圈舍植被覆盖度,构建合理密度的混合圈群可有效改善圈养林麝的行为表达模式,利于对濒危林麝的成功驯养、迁地保育和可持续利用。
韩红金蔡永华程建国付文龙盛岩郭凤鹏周燕荣孟秀祥
关键词:圈养圈舍环境
林麝副鼻窦蓄脓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对发病林麝的症状观察、流行病学分析、触诊肿大部位、对病麝所流鼻涕的成分直接观察,以及鼻孔的透气性能,分泌物性状等,对该病做出初诊。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林麝喉头后侧的深部脓肿是由葡萄球菌引起。对该病采取手术的方法,在林麝副鼻窦处切开小孔,通过对孔内清洗及对鼻窦和鼻腔进行冲洗等方法,配合局部及全身用药,疗效可佳,治愈率高。
付春梅付文龙王建明蔡永华罗金宝
关键词:林麝副鼻窦蓄脓手术治疗
林麝源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vB_PaeM_PAMD02的生物学特性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023年
【背景】圈养林麝一半以上的死亡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化脓性疾病导致。另外,由于细菌的抗性增加,噬菌体是继抗生素后的另一抗菌选择。【目的】以分离自病死林麝肺脏的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分离一株噬菌体,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与体内抑菌试验。【方法】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一株裂解性噬菌体,测定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最适生长pH等生物学特性,通过电镜观察其具体形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序列分析,并进行小鼠体内抑菌试验。【结果】分离到一株裂解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并命名为vB_PaeM_PAMD02,该噬菌体具有透明且边缘清晰无晕环的噬菌斑,其裂解谱较窄,最佳感染复数为0.1,裂解潜伏期为40 min,裂解暴发量较高,热稳定性较高,可耐受弱碱环境。其全基因组大小为66264 bp,GC含量为55.59%,序列注释结果显示该噬菌体具有92个开放阅读框,不含毒力与耐药基因,属于肌尾噬菌体科。小鼠体内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了PAMD02对其宿主菌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本研究分离的噬菌体PAMD02有较高的裂解效率,对不利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不含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具有应用于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潜力。
李依濛刘洁焦升镜伍茜丁慧付文龙周磊程建国吴杰罗燕
关键词:噬菌体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林麝
几种引起林麝肺部疾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和16S rRNA PCR方法从94份患肺炎的林麝肺部病料中分离鉴定出5株肠道沙门菌、8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霍氏肠杆菌和1株摩氏摩根菌;小鼠感染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均具有致病性;选用20种常用抗生素分别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8种抗生素表现出一致的耐药性,具体表现为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抑制剂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性最高,对先锋必素,菌必治、头孢噻吩、丁胺卡那霉素、单环菌素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但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表型不一,耐药性的测定为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林麝肺部疾病病原菌研究中,本试验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霍氏肠杆菌和摩氏摩根菌为首次报道。
程建国冯亚文王朋蔡永华罗燕邹立扣付文龙付春梅李蓓马炳存
关键词:林麝病原菌RRNA药敏试验
盐酸氯苯胍等4种抗球虫药物对林麝球虫的抑杀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球虫是危害林麝仔麝的一种肠道原虫,筛选有效的抑杀药物是防控圈养林麝球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对四川省某林麝养殖场内65只感染球虫的林麝使用盐酸氯苯胍片剂(20 mg/kg体重,1次/d,连喂3 d)、百球清(妥曲珠利)口服液(15 mg/kg体重,只喂1次)、地克珠利粉剂(1 mg/kg体重,连喂3 d)、球威(妥曲珠利可溶性粉剂,10 mg/kg体重,连喂3 d)进行抑杀试验。在投药前1天、投药后第7天和第14天采集粪样进行球虫卵囊数量测定,通过计算卵囊减少率评估其抑杀效果。结果表明:给药后7 d、14 d盐酸氯苯胍组的平均卵囊减少率分别为83.12%、80.56%;百球清组的平均卵囊减少率分别为69.16%、62.24%;地克珠利组的平均卵囊减少率分别为96.91%、74.91%;球威组的平均卵囊减少率分别为13.36%、84.68%。驱虫试验结果表明:盐酸氯苯胍和地克珠利对林麝球虫抑杀效果较好,而妥曲珠利(百球清、球威)对林麝球虫抑杀效果较差。
陈冬程建国蔡永华付文龙王洪永颜其贵林海王宇闫敏杨光友
关键词:林麝球虫盐酸氯苯胍妥曲珠利地克珠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