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勤

作品数:1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川崎
  • 12篇川崎病
  • 8篇急性
  • 8篇急性期
  • 7篇急性期川崎病
  • 6篇调节性
  • 6篇细胞
  • 6篇节性
  • 6篇基因
  • 5篇蛋白
  • 5篇组蛋白
  • 5篇淋巴
  • 4篇乙酰化
  • 4篇FOXP3
  • 3篇调节性T淋巴...
  • 3篇调节性T细胞
  • 3篇遗传学
  • 3篇遗传学分析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患儿

机构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遵义医学院
  • 7篇深圳市妇幼保...
  • 6篇深圳市儿童医...

作者

  • 18篇王勤
  • 12篇王国兵
  • 12篇温鹏强
  • 10篇徐明国
  • 10篇李成荣
  • 8篇刘琮
  • 6篇崔冬
  • 6篇唐根
  • 5篇徐志勇
  • 5篇齐中香
  • 5篇谢建生
  • 4篇徐晓昕
  • 3篇吴维青
  • 3篇马东礼
  • 3篇赵俊山
  • 3篇刘洋
  • 2篇尹珊珊
  • 1篇杨军
  • 1篇陈运生
  • 1篇王丽

传媒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35+调节性B淋巴细胞在川崎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调节性B淋巴细胞(IL-35+Breg)在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2例,同年龄体检健康儿童28例为健康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35+Breg、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I)、CD16q、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43、IL-12p35、EB病毒诱导基因3(IL-27EBl3)、IL-12受体B2(IL-12Rβ2)、IL-27受体α(IL-27Rα)、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pSTATI)、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19-细胞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vav1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Vav)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IL-3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水平。结果1.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IL-35+Breg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5.79±2.60)%比(12.65±5.34)%;F=19.23,P〈0.05],其胞内IL-12p35、IL-27EBI3、IL-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F=9.70、14.30、7.08,P均〈0.05),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显著上调[IL-35+Breg:(10.52±4.95)%;P〈0.05]。2.急性期KD患儿Treg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reg:(4.12±1.51)%比(8.06±3.32)%;F=19.70、17.69、38.22,P均〈0.05],其中Treg与IL-35+B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9,P〈0.05),血浆IL-35水平及CD19+B淋巴细胞IL-12Rβ2、IL-27Rα、pSTAT1、pSTAT3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F=8.09、7.54、7.69、5.89、12.59,P均〈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增高[Treg:(7.39±2.85)%;P均〈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细胞过表达PD—L1、CD169(F=24.94、16.53,P均〈0
赵俊山王勤温鹏强徐明国齐中香李成荣王国兵
关键词:川崎病调节性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急性期川崎病Foxp3蛋白泛素化改变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28例,KD患儿分别于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免疫共沉淀-印迹法检测外周血CIM细胞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highFoxp3+细胞(Treg)比例及IL-10、TGF-β、CTLA4、STUB1、HSP70、USP7、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M+T细胞IL-1R1、IL-1RAP、IL-6Ra、gp130、TNFR1、MyD88、RIP1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IL-1β、IL-6、TNF-α浓度。结果(1)急性期KD患儿Treg细胞比例及IL-10、TGF-β、CTLA4、Fox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19)VS(0.08±0.02),P〈0.05],其中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KD-CAL+)前述5项均低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KD-CAL-)(P〈0.05),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则高于后者[(0.70±0.28)VS(0.43±0.17),P〈0.05],经IVIG治疗后均明显恢复[Ubi-Foxp3:(0.24±0.10)VS(0.52±0.19),P〈0.05]。(2)急性期KD患儿CD4+T细胞STUB1、HSP70表达显著上调(P〈0.05),USP7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STUB1/USP7二者比值显著增高且与其Foxp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6,P〈0.05),经IVIG治疗后均明显恢复(P〈0.05)。其中KD-CAL+组STUB1、HSP70表达及STUB1/USP7比值均高于KD-CAL-组(P〈0.05),而USP7表达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3)急性期KD患儿血浆IL-1β、IL-6、TNF-α浓度及CD4+T细胞IL-1R1/IL-1RAP/TLR4/MyD88、IL-6Rα/gp130/pSTAT3、TNFR1/RIP1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其中KD-CAL+组前述各项均高于KD-CAL-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其他TLR表达无改变(P〉0.05)。结论Voxp3蛋白泛素化异常可能与�
赵俊山王勤温鹏强徐明国齐中香李成荣王国兵
关键词:川崎病FOXP3泛素化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
一个枫糖尿病新发突变家系的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应用
2019年
目的对1例枫糖尿症(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MSUD)患者家系的基因突变,明确其遗传学病因,并应用于产前诊断。方法选取2017年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诊断的一例枫糖尿症患儿,女孩,发病年龄为出生后6天,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患儿及父母进行BCKDHA基因、BCKDHB基因、DBT基因、DLD基因4个基因外显子编码区进行序列的捕获及测序,确定可疑的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的氨基酸进化保守性和蛋白质结构及功能变化,并在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时抽取胎儿绒毛组织,提取DNA,对相应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用于产前诊断。结果高通量测序发现患儿BCKDHB基因双重杂合突变,为第7外显子c.818C>T,第9外显子c.988G>A两个基因错义突变,其中c.818C>T遗传自于患儿母亲,c.988G>A遗传自于患儿父亲。c.818C>T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两个突变位点均位于高度保守区域,突变导致相应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变化,从而影响支链氨基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性。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未检测到BCKDHB基因相关突变。结论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枫糖尿症患儿家系相关基因序列的捕获及测序,了解MSUD的患儿的突变情况,且发现一个未报道过的新突变。并成功用于产前诊断。
罗彩群吴晓霞袁晖黄倩兰王勤
关键词:枫糖尿症突变分析
川崎病急性期患儿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患儿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35)亚群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8例,同年龄健康对NJL童32例(健康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TR3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CD169、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43、IL-12p35、EB病毒诱导基因3(IL-27EBl3)、糖蛋白130(gpl30)、IL-12受体B2(IL-12R152)、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pSTATl)、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4(pSTAT4)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细胞Src同源2结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Vavl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Vav)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IL-35、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2水平。结果1.急性期KD患儿iTR35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显著降低[iTR35:(0.72±0.26)‰比(1.65±0.43)%。,P〈0.05],治疗后明显恢复[iTR35:(1.58±O.63)‰比(0.72±0.26)%。,P〈0.05]。2.急性期KD患儿Treg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显著下调[Treg:(3.26±1.21)%比(7.26±2.86)%,P〈0.05],血浆IL-35、IL-10水平及iTR35细胞gpl30、IL-12R132、pSTATl、pSTAT4表达亦明显降低(P均〈0.05),且血浆IL-35水平与iTR35比例及其IL-12p35、IL-27EBl3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治疗后均显著增加[Treg:(5.89±2.60)%比(3.26±1.21)%,P〈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细胞PD—L1、CD169表达显著上调(P均〈0.05),CD4+细胞PD-1、CD43及其下游分子SHP-2、PTEN、Vav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而血浆TNF-α、IL-12水平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明显恢复(P〈0.05)。结论iTR35细
赵俊山王勤温鹏强涂明国齐中香李成荣王国兵
关键词:川崎病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调节性B细胞改变及意义初探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调节性B细胞( Breg)在川崎病( 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2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28例,KD患儿分别于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CD19+CD24 hi CD38 hi Breg、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Treg)比例及B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PD-L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蛋白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B细胞中IL-10,CD4+T细胞中Foxp3、CTLA-4和GITR mRNA的表达。结果(1)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比例及B细胞IL-10表达均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经体外LPS刺激培养48 h后,急性期KD患儿B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浓度仍明显低于同年龄正常对照组[(31.06±8.26) pg/ml vs (46.32±13.91) pg/ml, P<0.05];(2)急性期KD患儿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PD-L1表达明显下调(P<0.05),经IVIG治疗后,CD80和CD86表达虽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同年龄对照组(P<0.05),PD-L1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3)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及相关分子Foxp3、CTLA-4和GITR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与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62,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结论 Breg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国兵温鹏强王勤齐中香杨军李成荣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川崎病共刺激分子IL-10调节性T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1α信号活化在川崎病患儿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活化在川崎病(KD)患儿Thl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失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6例,健康对照组32例。KD患儿分别于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l7细胞、Treg比例及叉头蛋白P3(Foxp3)、IL-10、IL-17A、HIF-1理、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IL-17A、RAR相关孤儿受体1t(RORγt)、p300mRNA表达;免疫共沉淀一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CD4细胞IL-17A基因组蛋白H3乙酰化、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IL.1B、IL-6、IL.21、IL-23、TNF-α水平。结果1.急性期KD患儿Th17细胞比例及IL-17A表达显著上升(t=7.62、9.60,P均〈0.05),Treg细胞比例及转录因子Foxp3、IL-10表达明显降低(t=5.72、6.82、5.83,P均〈0.05),Th17/Treg细胞比值远高于健康对照组(t=12.21,P〈0.05),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t=6.28、8.30、4.75、5.02、3.95、9.39,P均〈0.05)。2.急性期KD患儿CD4+T细胞IL.17A基因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显著上升[H3:(7.32±2.53)%比(2.60±1.08)%;Foxp3:(42.94±15.91)%比(11.01±3.60)%,t=10.20、11.71,P〈0.05],HIF-1α、RO脚t及p300表达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6.02、6.92、6.01,P均〈0.05),经IVIG治疗后均显著降低[H3:(4.63±2.07)%比(7.32±2.07)%;Foxp3:(26.37±11.58)%比(42.94±15.91)%;t=4.94、5.05、3.40、5.31、4.29,P均〈0.05]。其中,HIF-1理表达与IL-17A基因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呈正相关(r=0.65、0.52,P均〈0.05)�
梅洁花王勤温鹏强徐明国齐中香刘琮李成荣王国兵
关键词:川崎病低氧诱导因子-1Α辅助性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
急性期川崎病IL-17基因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改变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 KD) IL-17基因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2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28例,KD患儿分别于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细胞IL-17基因H3K4me3、H3K27me3修饰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IL-17+细胞(Th17)比例及IL-17、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 T细胞IL-17、IL-6Rα、gp130、IL-23R、IL-23Rβ1、ETV5、SOCS1、SOCS3、TLR4、MyD88/TRIF、TNFR1、RIP1 mRNA 及 miR155表达;ELISA 检测血浆中IL-6、IL-23、TNF-α浓度。结果(1)急性期KD患儿Th17细胞比例、IL-17蛋白表达及H3K4me3水平显著增高,H3K27me3水平明显降低[H3K4me3:(3.79±1.45)% vs (1.93±0.31)%; H3K27me3:(54.51±13.60)% vs (73.96±22.32)%; P〈0.05],且H3K4me3/H3K27me3比值与IL-17 mRN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9, P〈0.05),其中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KD-CAL+)Th17细胞比例、IL-17表达及H3K4me3水平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KD-CAL-),H3K27me3水平则低于后者[H3K4me3:(5.11±1.68)% vs (2.98±0.99)%;H3K27me3:(45.02±14.83)% vs (60.35±12.51)%;P〈0.05],经IVIG治疗后均明显恢复[H3K4me3:(2.44±0.77)% vs (3.79±1.45)%; H3K27me3:(66.52±15.73)% vs (54.51±13.60)%;P〈0.05]。(2)急性期KD患儿CD4+ T细胞pSTAT3、ETV5、miR155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STAT3负性调节因子SOCS1、SOCS3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中KD-CAL+组前三项表达均高于KD-CAL-组(P〈0.05),而后两项表达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经IVIG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P〈0.05)。(3)急性期KD患儿血浆IL-6、IL-23、TNF-α浓度及CD4+ T细胞TLR4/MyD88/TRIF、IL-6Rα/gp130、IL-23R/IL-23Rβ1、TNFR1/RIP1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其中KD-CAL+组前述多项均高于KD-CAL-组(P〈0.05),�
梅洁花王勤温鹏强徐明国唐根崔冬刘琮李成荣王国兵
关键词:川崎病TH17IL-17组蛋白甲基化免疫
正常人群中发现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2018年
目的对存在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分析该家系Dystrophin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表型,探讨该基因缺陷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更多的咨询意见。方法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对胎儿染色体进行拷贝数变异分析,应用多重链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胎儿Dystrophin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检测,同时对家系其他成员进行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发现胎儿Xp21.1(31,738,181-31,806,661)缺失,多重链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出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51~52缺失,家系女性均为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51~52缺失携带者,两位男性为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51~52缺失半合子,一位男性未发现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结论 Dystrophin基因缺失突变可出现于正常人群,Dystrophin基因缺失突变不一定导致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为临床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依据。
徐晓昕王辉徐志勇吴维青刘洋王勤谢建生
关键词:DYSTROPHIN基因
急性期川崎病叉头框蛋白基因组蛋白乙酰化改变的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叉头框蛋白P3(Foxp3)基因组蛋白乙酰化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2例,健康同年龄对照组32例,KD患儿分别于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取血备检。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Foxp3基因组蛋白H4乙酰化及Krueppel样因子10(KLF10)、p300/CBP相关因子(PCAF)结合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 Foxp3+细胞(Treg)比例及KLF10、PCAF、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2/3(pSmad2/3)、痒同源物E3泛素蛋白连接酶(Itch)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eg细胞Foxp3、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转移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Ⅱ)、Ⅰ型转移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 Ⅰ)、酪氨酸激酶2(Tyk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浆TGF-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Treg细胞比例、转录因子Foxp3和抑制功能相关分子TGF-β表达及Foxp3基因启动子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KD-CAL+)前述5项指标均低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K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恢复(P〈0.05)。2.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KLF10、PCAF表达及其与Foxp3的结合水平显著下调(P〈0.05)、其中KLF10、PCAF表达与Foxp3基因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呈正相关(r=0.47、0.59,均P〈0.05),经IVIG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P〈0.05)。KD-CAL+组KLF10、PCAF表达及其与Foxp3的结合水平均明显低于KD-CAL-组(P〈0.05)。3.急性期KD患儿血浆TGF-β水平及Treg细胞TGF-βRⅠ/Ⅱ、pSmad2/3、Itch、CTLA4、SHP2表达显著�
漆腾飞王勤王国兵温鹏强徐明国刘琮陈运生李成荣
关键词:川崎病FOXP3组蛋白乙酰化
12例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特点、分布模式以及所导致的氨基酸变化。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符合临床诊断但未发现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或重复的12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测序分析。选取50名成年男性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12例患者均检测出Dystrophin基因点突变,其突变位点分别为C.33C〉G、c.583C〉T、C.1333C〉T、c.2593C〉T、c.5731A〉T、c.7288G〉T、C.2803+1G〉T、c.10034G〉A、C.4289A〉G、c.19051906delAG、C.5017delC、C.5768_5771 delAAGA、C.62616262insA,均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在50名正常对照中未检测到相同的突变。结论检测到Dystrophin基因的13个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Dystrophin基因突变谱,为临床基因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徐晓昕刘洋潘玉纯徐志勇王勤谢建生
关键词:DYSTROPHIN基因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