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骶骨成形术治疗骶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皮骶骨成形术治疗肿瘤晚期骶骨转移瘤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科使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对38例肿瘤晚期患者49处骶骨转移灶行经皮骶骨成形术,通过分析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止痛药物服用情况、术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并发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49处骶骨转移灶手术穿刺全部成功,无穿刺部位血肿、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当天即可下地活动,术后1周左右出院。单处病灶手术中位时间29min(25~35 min),平均骨水泥的注射量为(3.05±0.67)mL,7处病灶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4.3%,但均未引起临床症状。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术后24hVAS评分由术前(7.61±0.97)分降至(1.74±1.99)分,术后1个月降至(1.61±1.82)分,术后3个月降至(1.50±1.78)分。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治疗有效率为92.1%,24例完全不需止痛药(63.2%),9例止痛药级别降低(23.7%),3例止痛药服用剂量减少(7.9%),2例(5.3%)维持原级别及剂量。3个月内死亡4例。结论采用经皮骶骨成形术治疗肿瘤晚期骶骨转移瘤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可快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冯飞陈浩贾璞包利许峰唐海
- 关键词:骶骨肿瘤
- 棘突间撑开融合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棘突间撑开融合固定术(ISDFF)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0月采用ISDFF治疗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52~88岁,平均(66.37±9.16)岁。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OA)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影像测量手术节段椎间盘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32±6.09) min,平均出血量(52.42±8.54) ml,平均住院时间(8.23±1.24) d。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20.27±4.26)个月。VAS评分从术前的(6.37±1.44)分降低至末次随访的(1.37±0.84)分,ODI由术前(71.27±11.35)%降低至末次随访的(28.63±5.44)%,JOA评分由术前(11.47±2.49)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24.02±2.11)分,上述指标两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疗效评价方面,PDH由术前的(0.72±0.16) cm增加至末次随访的(0.87±0.18) cm,FH由术前的(2.07±0.32) cm增加至末次随访的(2.20±0.34)cm,两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SDFF作为一种脊柱内牵引器,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简单安全,近期疗效良好,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选择。
- 唐海许峰陈浩贾璞包利冯飞
- 关键词: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 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意义。方法入选门诊就诊CKD患者102例,根据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比较两组2014年和2016年的患者骨密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两组患者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明显高于非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016年各部位骨密度值明显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增加趋势;非治疗组2016年各部位骨密度值明显低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降低趋势。结论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提高CKD患者骨密度,CKD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孟茜许峰陈浩唐海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骨质疏松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