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雁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1篇电图
  • 1篇饮食
  • 1篇饮食治疗
  • 1篇婴儿
  • 1篇婴儿痉挛
  • 1篇婴儿痉挛症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损害
  • 1篇生酮饮食
  • 1篇生酮饮食治疗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睡眠
  • 1篇睡眠中癫痫性...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廖建湘
  • 4篇胡雁
  • 3篇陈黎
  • 3篇陈彦
  • 3篇赵霞
  • 2篇朱艳伟
  • 2篇操德智
  • 1篇邹东方
  • 1篇胡湛棋
  • 1篇林素芳
  • 1篇文飞球
  • 1篇翟琼香
  • 1篇何颜霞
  • 1篇黄铁栓
  • 1篇张军
  • 1篇李冰
  • 1篇杨慧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大田原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左乙拉西坦(LEV)添加治疗大田原综合征(OS)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对确诊OS且当抗癫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给予添加LEV口服治疗。共入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9~87 d。治疗剂量从10 mg·kg-1·d-1开始,每1~2周日剂量增加10 mg·kg-1,至维持剂量40~50 mg·kg-1·d-1,分2次口服。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个月及每3个月分别评价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治疗期间检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密切随访不良反应。结果 1例(9.1%)因出现明显的烦躁症状,在服药2周停药,停药2 d后烦躁症状完全缓解;其余10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7~28个月)。1例(9.1%)发作完全控制,7例(63.6%)发作减少>50%,2例(18.1%)无效,总有效率为72.7%。6例患儿(54.5%)精神运动发育滞后有不同程度减轻。坚持服药的10例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未见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有异常改变。结论 LEV添加治疗OS具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但尚需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进一步支持。
林素芳廖建湘陈彦赵霞胡雁陈黎杨慧
关键词:大田原综合征
累及神经系统的手足口病70例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神经系统早期病变的特征及危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以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室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70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特征将70例患儿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比较2组神经系统、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为危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结果 70例重症HFMD患儿中,男43例,女27例;<3岁55例(78.6%);重型组41例(58.6%),危重型组29例(41.4%)。高热(≥39℃)38例(54.3%),典型皮疹50例(71.4%)。神经系统主要表现:精神差59例(84.3%),惊跳51例(72.9%),意识障碍38例(54.3%),肢体震颤31例(44.3%),呕吐24例(34.3%),膝反射异常41例(58.6%);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呼吸浅快11例(15.7%),呼吸节律不规则15例(21.4%),肺水肿18例(25.7%),心率增快28例(40.0%),血压升高14例(20%),出汗8例(11.4%),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5 s 11例(15.7%);血白细胞>12×109L-138例(54.3%),血糖>6 mmol.L-139例(55.7%)。危重型组在肢体无力、意识障碍、抽搐、膝反射减弱/消失、肌张力降低、呼吸浅快、呼吸节律不规则、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出汗、CRT>5 s、高血糖、不典型皮疹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重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意识障碍、呼吸节律不规则、心率增快、高血糖、不典型皮疹是进展为危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差、惊跳、意识障碍、肢体震颤、呕吐、膝反射异常是神经系统早期病变的表现;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心率增快、高血糖、不典型皮疹是进展为危重型HFMD的危险因素。
邹东方廖建湘胡雁何颜霞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损害
促皮质素与生酮饮食治疗新发婴儿痉挛症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通过促皮质素(ACTH)与生酮饮食(KD)治疗新发婴儿痉挛症(IS)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二者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证实KD能否作为IS的首选治疗方法。方法将不同时间收治的30例IS新发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KD及ACTH治疗,于治疗2周及1、3、6、12个月观察和对比二者的疗效、脑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治疗保留率情况。结果治疗2周,ACTH组与KD组无发作比例分别为71.4%(10/14例)与33.3%(5/15例),ACTH组优于KD组(P=0.039),ACTH治疗有效病例起效时间为(6.00±4.10)d,而KD治疗有效病例起效时间为(9.31±3.59)d,ACTH组起效快于KD组(P<0.05),但治疗3、6、12个月,ACTH组无发作比例分别为50.0%、35.7%、28.6%;KD组无发作比例分别为85.7%、81.8%、75.0%。KD组均优于ACTH组(P=0.045,0.025,0.043),同时脑电图的高峰节律紊乱背景的改善情况与发作控制情况基本平行。1 a后,ACTH组与KD组治疗保留率分别为26.7%(4/15例)及40%(6/15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观察期间,ACTH组与KD组分别出现19例次与16例次的不良反应,但经对症处理后均能很快好转。结论 ACTH治疗IS起效较KD快,近期疗效优于KD治疗,但其停药后复发率逐渐增高,远期疗效不及KD治疗,提示KD可考虑作为IS的首选治疗方案。
操德智胡雁朱艳伟赵霞李冰陈黎黄铁栓陈彦廖建湘
关键词:促皮质素生酮饮食婴儿痉挛症疗效
头皮脑电图记录高频振荡成分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索头皮脑电图记录高频振荡成分(HFOs)的方法,研究HFOs与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病例,随访2年,定期通过高采样率的头皮脑电图捕捉脑电活动中的快波(80—500Hz,又叫HFOs),同时进行智力测试,根据患者用药后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将其分为2组(良性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的智商水平以及脑电图情况,分析HFOs的出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观察HFOs的临床特征。结果在62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病例中良性组52例,不良组10例。入组时2组智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及2年后,2组的智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例患儿中记录到HFOs,其频率为83.3—172.4Hz,波幅为5—25μV,持续时间为80~200ms,这种特殊成分与常规脑电图中的棘波成分重叠出现,但二者性质完全不同。同时通过常规视频脑电图先后在12例患儿中记录到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通过统计学分析,HFOs以及睡眠中癫痫电持续状态都与患儿预后有关,但HFOs出现更早,特异性更高,与预后的关系更密切。结论通过提高头皮脑电图的采样率,可以清晰记录到HFOs,其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预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儿预后的新的特异性强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操德智陈彦朱艳伟张军胡湛棋赵霞胡雁陈黎文飞球翟琼香廖建湘
关键词: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头皮脑电图生物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