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郎韧

作品数:194 被引量:672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3篇肝移植
  • 60篇术后
  • 43篇肿瘤
  • 39篇手术
  • 38篇移植术
  • 37篇肝移植术
  • 36篇胰腺
  • 34篇移植术后
  • 34篇肝移植术后
  • 33篇切除
  • 22篇血管
  • 22篇切除术
  • 22篇静脉
  • 21篇外科
  • 20篇细胞
  • 19篇胰腺肿瘤
  • 19篇腺肿瘤
  • 18篇腺癌
  • 17篇胰腺癌
  • 15篇胆道

机构

  • 18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医院

作者

  • 194篇郎韧
  • 144篇贺强
  • 72篇陈大志
  • 60篇吕少诚
  • 60篇李立新
  • 45篇金中奎
  • 35篇李先亮
  • 34篇赵昕
  • 31篇潘飞
  • 31篇樊华
  • 28篇韩东冬
  • 24篇樊华
  • 23篇寇建涛
  • 21篇张栋
  • 20篇吴天鸣
  • 19篇李宁
  • 18篇潘冰
  • 14篇朱继巧
  • 14篇姜涛
  • 12篇李鹏

传媒

  • 36篇中华肝胆外科...
  • 17篇中华器官移植...
  • 1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0篇中华普通外科...
  • 7篇中国病案
  • 7篇肝癌电子杂志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器官移植
  • 5篇中华肝脏外科...
  • 5篇解放军医学院...
  • 4篇国际外科学杂...
  • 4篇中华胰腺病杂...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北京医学
  • 3篇腹部外科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华移植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7篇2024
  • 7篇2023
  • 10篇2022
  • 12篇2021
  • 11篇2020
  • 16篇2019
  • 12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18篇2009
  • 14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1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围手术期腹腔与胸腔感染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肝移植术后腹、胸腔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343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腹腔和胸腔感染情况、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腹、胸腔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43例肝移植受者中,围手术期48例单独发生腹腔感染,61例单独发生胸腔感染,10例同时发生腹、胸腔感染,15例因感染导致死亡。发生腹腔感染的受者腹腔引流液共培养出106株病原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19.8%(21/106)、15.1%(16/106)和11.3%(12/106)。发生胸腔感染的受者胸腔引流液共培养出99株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26.3%(26/99)、18.2%(18/99)和17.2%(17/99)。腹、胸腔感染常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35.62、162.14、11.09和6.81,P均<0.05)。药敏试验结果示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已耐药(>90%),仅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27%);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11%);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6%);革兰阳性球菌(屎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最为敏感;真菌对氟康唑最敏感。结论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腹、胸腔感染发生率均较高,且病原学分布各有特点,术后应积极反复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潘冰吕少诚赵昕张志华李平李立新郎韧贺强
关键词:肝移植围手术期腹腔感染胸腔感染
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外周血CD4^+CD25^+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急性排斥反应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04年12月至2008年1月间,符合人选条件的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共55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排斥组(14例)和无排斥组(41例)。肝移植术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简称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出院后1年内每隔3~6个月复查;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于治疗前和治疗缓解后(3~6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对排斥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与排斥反应活动指数(RAI)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前,排斥组与无排斥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斥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为(2.23±0.54)%,低于无排斥组的(2.99±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斥组中,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低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的(3.67±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1)。排斥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与RAI呈负相关(r=-0.80,P〈0.01)。结论监测肝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可辅助诊断急性排斥反廊及判断其严莺程度。
樊华贺强李立新金中奎郎韧韩东冬李先亮陈大志
关键词:肝移植调节性T淋巴细胞移植物排斥
依维莫司在肝移植术后应用的Meta分析
俞亮张栋潘飞贺强郎韧
肝移植患者肠内免疫营养的临床观察(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免疫营养可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短半衰期蛋白质合成,调节局部及全身细胞因子的产生,维护肠道黏膜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对术后的免疫抑制起正向调节作用。营养治疗能够明显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但对肠内免疫营养在肝移植的应用效果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免疫肠内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肝移植患者按营养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监测移植前、移植后对肝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排斥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免疫肠内营养组移植前1d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均显著高于营养治疗前。移植前1d免疫肠内营养组CD3+CD4+显著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普通肠内营养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状态比免疫肠内营养组推迟1周,移植后1~28d免疫肠内营养组IgA均高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两组均未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证实,疫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合成功能及免疫功能均显著优于普通肠内营养治疗,免疫肠内营养对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赵德芳张珂郎韧赵利军
关键词:肠内营养免疫营养肝脏移植器官移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类型与病理学类型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免疫组织化学类型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胰腺IPMN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文献;检索文献发表时间至2011年6月30日。采用病例报告质量评估清单对纳入文献进行评分。对胰腺IPMN免疫组织化学类型与性别、病理学类型、肿瘤良恶性特征、形态学类犁进行相关性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Pearson,检验,多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方程检验。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质量评价得分为31-45分(满分50分),平均得分37分,获得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26例胰腺IPMN患者的资料。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共4型:(1)胃型患者363例,271例进行性别分析的患者中,男195例、女76例;中位年龄65.6岁。225例进行病理学分型的患者中,腺瘤146例、交界忖肿瘤34例、原位癌24例、浸润性癌21例。其中良性肿瘤占86.68%(293/338)。215例进行形态学分型的患者中,主胰管型34例、支胰管型151例、混合型30例。(2)肠型患者327例,269例进行性别分析的患者中,男184例、女85例;中位年龄64.5岁。262例进行病理学分型的患者中,腺瘤28例、交界性肿瘤43例、原位癌91例、浸润性癌100例。其中良性肿瘤占29.21%(85/291)。151例进行形态学分型的患者中,主胰管型63例、支胰管型54例、混合型34例。(3)胰胆型患者92例,78例进行性别分析的患者中,男41例、女37例;中位年龄69.2岁。81例进行病理学分型的患者中,腺瘤4例、交界性肿瘤1例、原位癌21例、浸润性癌55例,其中良性肿瘤占5.75%(5/87)。34例进行形态学分型的患者中,主胰管型7例、支胰管型18例、混合型9例。(4)嗜酸细胞型患者44例,37例进行性别分析的患者中,男24例、女13例;中位年龄60.3岁。33例进行病理学分型的患者中,原位癌18例
张栋郎韧樊华金中奎李先亮冯艳陈大志
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病理学类型META分析
卵巢癌术后脾转移合并胃间质瘤1例
2010年
患者女性,57岁,因卵巢癌于2005年行双侧附件、子宫全切除+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大网膜、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双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术后予以联合化疗,定期随访,效果满意。于2009年9月因腹胀行上腹CT检查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脾转移瘤,为手术治疗转入我科。
朱继巧吴天鸣贺强韦萍韩东冬郎韧李立新金中奎李平马军陈大志
关键词:卵巢癌胃间质瘤手术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合并胰腺外恶性肿瘤特征荟萃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合并胰腺外恶性肿瘤(EPM)的部分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胰腺IPMN提供帮助。方法以PubMed为检索数据库,对已发表的关于胰腺IPMN文献中经病理学证实的临床病例进行荟萃分析,尝试阐明胰腺IPMN病例并存EPM的发生率和EPM的发生部位(类型)及其比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18篇,共汇集病例1327例,其中并存EPM病例363例,占27.35%。该363例病例中,共统计到392处EPM。EPM几乎可发生于全身各个系统,以消化道及其相关来源恶性肿瘤最为多见,占总EPM数量的63.06%。结论胰腺IPMN患者常合并EPM,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居多,提示在该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应忽视EPM的存在。在随访中,更应警惕新发EPM的可能,且在胰腺IPMN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又增加了一个考虑因素。
张栋郎韧陈大志樊华金中奎李先亮冯艳
关键词:胰腺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文献计量学
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所致的肝内胆汁淤积型肝损害六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所致的胆汁淤积型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1~3个月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及胆汁酸水平升高,并伴有明显神经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胆管吻合口通畅,胆管未见明显狭窄及扩张,也未发现移植肝动脉病变。移植肝组织活检提示肝内胆汁淤积、胆栓形成。停用或减量使用FK506,同时行内镜下胆管内引流(ER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及球囊胆道扩张术引流,并辅以护肝及抗炎治疗。结果4例患者经ERBD或ENBD治疗,3个月后黄疸消退,血清转氨酶及胆管酶逐步恢复正常;1例经上述治疗3个月,未见明显好转,后行3次PTC及球囊胆道扩张术引流,于术后9个月血清转氨酶及胆管酶逐渐恢复正常,黄疸消退;1例上述治疗无效,接受再次肝移植。结论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所致的胆汁淤积型肝损害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4个月,应与移植肝缺血性胆道病变相鉴别,治疗方法主要是停用或减量使用他克莫司,早期行胆道引流术,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并辅以护肝、抗炎等治疗。
金中奎贺强郎韧杨永久樊华寇建涛李勤涛李立新吕俊生陈大志
关键词:肝移植他克莫司药物毒性肝功能不全
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和MELD评分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和MELD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4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B、C三级;利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图象分析仪(DDG)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血浆清除率(K)和15分钟滞留率(R15),同时计算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随着肝功能分级的递增,K值下降,而R15和MELD评分则增加,各级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与MELD评分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K值与MELD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901);而R15与MELD评分则成明显正相关(r=0.864)。结论1.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K值、R15)是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其K值、R1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递增而变化;2.K值和R15与MELD评分关系密切,其中,K值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提示K值有可能成为评估终末期肝病简便、准确的指标。
潘飞陈大志盛勤松郎韧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肝移植术后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性分析
吕少诚贺强樊华赵昕李立新武峤郎韧李先亮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