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林

作品数:24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病毒
  • 8篇艾滋病
  • 6篇药物
  • 6篇缺陷病
  • 6篇免疫缺陷
  • 6篇免疫缺陷病
  • 6篇免疫缺陷病毒
  • 6篇抗HIV药物
  • 5篇感染者
  • 5篇HIV-1
  • 4篇引物
  • 4篇社会健康
  • 4篇组合物
  • 4篇抗HIV-1...
  • 4篇活性
  • 4篇多肽
  • 4篇HIV
  • 3篇亚型毒株
  • 3篇抗病毒
  • 3篇活性成分

机构

  • 2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驻马店市疾病...

作者

  • 24篇王晓林
  • 23篇李敬云
  • 23篇刘永健
  • 23篇鲍作义
  • 22篇李韩平
  • 22篇刘思扬
  • 22篇庄道民
  • 22篇李林
  • 17篇李天一
  • 10篇郭伟
  • 5篇王铮
  • 5篇常帅
  • 4篇蔡利锋
  • 4篇董如华
  • 4篇韩婧婉
  • 3篇贾磊
  • 2篇王哲
  • 2篇孙国清
  • 1篇白丽
  • 1篇陈立力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驻马店市性传播HIV感染者中流行的HIV亚型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河南驻马店市经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HIV流行毒株亚型及其毒株特征。方法通过专业问卷调查,了解驻马店地区经性传播HIV感染者的基本状况。采集感染者的EDTA抗凝静脉血,检测其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提取外周血浆中病毒核糖核酸(RNA),使用反转录巢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病毒全长gag和部分pol基因,利用Clustal软件比对序列,利用BioEdit软件手工校对,利用NCBI网站HIV分型工具分析病毒亚型,利用MEGA软件构建NJ树,分析病毒系统进化关系。结果共收集到HIV感染者血液74份,全部经性传播感染HIV。经过测序,共获得HIV全长gag基因56条(75.7%),全长pol基因38条(51.4%)。对61例HIV感染者感染病毒亚型进行了分析,其中B亚型毒株47例(77.0%),CRF01_AE毒株6例(9.8%),CRF07_BC毒株4例(6.6%),C亚型毒株2例(3.3%),新型重组毒株2例(3.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所有的B亚型毒株均为Thai B毒株。38例获得pol区序列的样本中,有4例具有耐药突变。结论驻马店市性传播HIV感染者中流行的HIV毒株构成复杂,Thai B亚型毒株是优势毒株,CRF01_AE、CRF07_BC、C等亚型毒株均已进入该人群,而且出现了新型重组毒株。针对该人群的HIV流行毒株监测至关重要。
孙国清韩婧婉崔海燕桂滔刘永健李韩平李天一王晓林鲍作义庄道民刘思扬李敬云李林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性传播系统进化分析
一种辅助鉴定HIV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鉴定HIV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合物,由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DNA、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DNA、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DNA和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DNA组成;所述引物组合物的功能为如下(a)或...
李韩平李敬云郭伟鲍作义李林刘永健庄道民刘思扬李天一王晓林
文献传递
S/D法对人凝血因子Ⅷ产品中人免疫缺陷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S/D法对人凝血因子Ⅷ中污染的人免疫缺陷病毒灭活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对S/D处理人凝血因子Ⅷ灭活HIV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在常温(25℃)条件下,在污染有HIV的人凝血因子Ⅷ种混入体积分数9%S/D灭活剂,作用60 min,HIV灭活对数值为6.83。重复处理3批人凝血因子Ⅷ制品,对HIV均达到完全灭活,经细胞培养盲传三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结论 S/D法能够完全灭活人凝血因子Ⅷ产品中污染的人免疫缺陷病毒,灭活效果可靠。
刘思扬庄道民董如华白丽李韩平鲍作义李林刘永健王晓林李天一李敬云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灭活效果
HIV-1B亚型耐药突变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IV-1B亚型耐药突变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的方法,是将HIV-1B亚型野生株的逆转录酶自N末端第369位氨基酸残基由苏氨酸突变为缬氨酸,获得HIV-1B亚型耐药突变株。本发明对于抗HIV药...
李韩平李敬云耿庆茂郭伟鲍作义李林刘永健庄道民刘思扬李天一王晓林
文献传递
HIV-1B′亚型毒株新型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的筛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筛选HIV—1 B′亚型病毒株中可能存在的新型耐药相关突变位点。方法收集整理前期研究获得的451条H1V-1B′亚型pol区基因序列,序列含蛋白酶全长(1~99个密码子)和反转录酶全长(1~560个密码子),长度约1977bp。将354条来自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服药组)序列与97条来自未接受治疗患者的(未服药组)序列,分别与B亚型野生型pol基因共享序列进行逐个密码子比对,筛选在服药组序列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组序列的突变位点,将筛选出来的突变位点在斯坦福大学HIV-1耐药数据库中检索,根据数据库收录的情况及解释,初步分析突变与耐药的关系。结果在服药组序列中反转录酶区有6个位点7个突变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组,分别是D123E、V292I、K366R、T369A、T369V、A371V和1375V,即前2个突变位于反转录酶的聚合酶区、后5个突变位于反转录酶的连接区。检索数据库收录情况,有7个突变均为相应位点的主要变异形式,在服药患者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患者。结论筛选出的HIV-1B′亚型病毒株7个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
李韩平郭伟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庄道民刘思扬王铮王晓林李敬云
关键词:HIV-1
一种辅助鉴定HIV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鉴定HIV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合物,由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DNA、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DNA、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DNA和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DNA组成;所述引物组合物的功能为如下(a)或...
李韩平李敬云郭伟鲍作义李林刘永健庄道民刘思扬李天一王晓林
抗HIV-1活性的多肽CJ130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HIV-1活性的多肽CJ130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肽,命名为多肽CJ130,为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多肽。本发明还保护多肽CJ130在制备抗HIV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抗HIV的药物,其活...
李林李敬云常帅蔡利锋李天一李韩平鲍作义刘永健刘思扬庄道民王晓林
文献传递
河南某农村艾滋病患者劣势耐药毒株的进化及原发耐药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发生情况,分析劣势耐药毒株在该人群本底存在情况。方法以河南某农村149名初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建(In-house)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耐药发生情况,对抗病毒治疗后产生耐药的病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实时定量PCR(allele-specificreal-timePCR,ASPCR)方法检测其抗病毒治疗前样本劣势耐药毒株存在情况。结果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HIV-1病毒载量显著下降(t=275,P:0.0001),但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无明显变化(t=1.765168,P=0.0852)。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中耐药的发生率为4.88%,ASPCR检测发现,在调查基线时,7例耐药患者全部存在劣势M184V突变,5例存在劣势K103N突变。结论河南省部分未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存在HIV-1原发性耐药毒株,劣势耐药突变可能发展为优势耐药毒株并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李韩平郭伟朱新鹏王哲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庄道民刘思扬王铮王晓林李敬云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原发耐药IN-HOUSE
辅助鉴定HIV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鉴定HIV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合物,由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DNA、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DNA、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DNA和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DNA组成;所述引物组合物的功能为如下(a)或...
李韩平李敬云郭伟鲍作义李林刘永健庄道民刘思扬李天一王晓林
文献传递
HIV-1B′亚型毒株新型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的筛选
目的筛选我国HIV-1B′亚型毒株中可能存在的新型耐药相关突变位点。方法收集整理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获得的45l条HIV-1B′亚型pol区基因序列,序列含蛋白酶全长(1-99个密码子)和逆转录酶全长(1-560个密码子),...
李韩平郭伟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庄道民刘思扬王铮王晓林李敬云
关键词:HIV-1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