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国立

作品数:13 被引量:246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术后
  • 4篇镇痛
  • 4篇自控镇痛
  • 4篇病人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3篇分娩
  • 3篇分娩镇痛
  • 2篇动脉
  • 2篇心肺
  • 2篇心肺转流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可溶性F...
  • 2篇血栓
  • 2篇腰麻
  • 2篇硬膜外腔
  • 2篇硬膜外腔阻滞
  • 2篇术后病
  • 2篇术后病人
  • 2篇体外循环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3篇赵国立
  • 12篇吴新民
  • 4篇宋琳琳
  • 4篇王薇
  • 3篇王东信
  • 3篇曲元
  • 2篇袁家颖
  • 2篇马琼
  • 2篇袁训芝
  • 2篇刘小颖
  • 2篇耿志宇
  • 1篇苏玉
  • 1篇刘秀芬
  • 1篇吴新民
  • 1篇王沛玉
  • 1篇宋琳琳
  • 1篇陈晓云
  • 1篇刘源
  • 1篇刘毓和
  • 1篇张峥

传媒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麻醉与镇...
  • 1篇北京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膝关节矫形术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 分析髋、膝关节矫形术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至2005年接受髋、膝关节矫形术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病人147例,年龄33~92岁。术后2周行双侧下肢静脉Duplex彩色超声检查,观察DVT形成的情况,根据是否形成DVT,分为非DVT组和DVT组。记录围术期有关病人、手术和麻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下肢DVT发生率42.2%,而近端DVT发生率2.7%。与非DVT组相比,DVT组麻黄碱使用率及其用量增加,麻醉时间延长,术后1d白细胞计数及术后最高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与下肢DVT有关(P〈0.05)。结论 髋、膝关节矫形和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为麻醉时间〉3h、使用麻黄碱及术后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宋琳琳吴新民袁训芝袁家颖赵国立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关节成形术关节成形术髋骨折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浆可溶性Fas及其配体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在心肺转流(CPB)或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血浆浓度变化。方法19例病人分别在CPB(CPB组,n=9)或非CPB(非CPB组,n=10)下行择期CABG。术前、术毕和术后取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sFas、sFasL血浆浓度。结果术毕、术后4h的IL-6和术毕、术后4、12h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非CPB组明显低于CPB组(P<0.05或P<0.01)。CPB组的sFas在术后4、12h明显升高(P<0.05或P<0.01),非CPB组在术后12h明显升高(P<0.01),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的sFasL在术毕和术后4、12h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中术后12h非CPB组明显低于CPB组(P<0.05)。结论CPB或非CPB下行CABG均导致sFas和sFasL血浆浓度升高,但CPB的应用使sFasL血浆浓度升高得更多。sFasL血浆浓度可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程度。
宋琳琳王东信赵国立吴新民
关键词:心肺转流炎症介质可溶性FAS可溶性FAS配体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血浆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配体的变化
2006年
Fas是Ⅰ型跨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Fas配体(FasL)是Ⅱ型跨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Fas和FasL均有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在有炎性反应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害时可在血浆中检测到可溶性Fas(sFas)和/或可溶性FasL(sFasL)的升高。本文旨在比较在体外循环(CPB)或非CPB下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手术后血浆sFas和sFasL浓度的变化。
宋琳琳王东信赵国立吴新民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心肺转流术CD95
芬太尼和吗啡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药效学和血药浓度研究被引量:40
2003年
目的 观察芬太尼和吗啡通过不同途径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药效学和PCA期间的血药浓度。方法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例60例,分为Ⅰ组(硬膜外0.13%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1),Ⅱ组(硬膜外0.13%布比卡因+吗啡O.08mg/ml),Ⅲ组(静脉吗啡0.5mg/ml),每组各20例。Ⅰ组及Ⅱ组维持剂量4 ml/h,PCA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20 min;Ⅲ组维持剂量1 ml/h,PCA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6min,均镇痛48 h。观察PCA后4 h、24 h、48 h患者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以及各种副反应,并由肘静脉抽血以放免的方法测定芬太尼和吗啡的血药浓度。结果 Ⅱ组及Ⅲ组副反应的发生率高。Ⅱ组48 h进药容量要明显少于Ⅰ组(P<0.05)。Ⅰ组芬太尼的血药浓度低于文献报道的最小有效镇痛浓度(MEC),Ⅱ组吗啡4 h的血药浓度低于MEC,而24 h和48 h的血药浓度则要高于MEC。三组病人PCA后4 h、24 h、48 h的生命体征以及镇痛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芬太尼和吗啡经PCA用于临床术后镇痛的效果满意,而且安全,宜根据病人的情况以及手术的需要决定采取术后镇痛方式。
王薇赵国立刘小颖吴新民
关键词:术后病人自控镇痛芬太尼吗啡镇痛效果
硬膜外腔阻滞对胸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7
2002年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阻滞对胸部手术应激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即全麻复令硬膜外腔阻滞(GEA)组和全麻(GA)组,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2h、手术4h、术毕、术后1d及术后3d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反应蛋白、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皮质醇GEA组术中术后无显著改变,但GA组术毕和术后1d显著升高(P<0.05),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前者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IL-10术中术后均无显著变化。两组血清ACTH、IL-6及CRP术中术后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硬膜外腔阻滞可以减轻胸部手术的应激反应。IL-6是较CRP更灵敏的反映组织损伤的炎性指标。
耿志宇吴新民赵国立马琼苏玉
关键词:硬膜外腔阻滞应激反应胸外科手术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规模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被引量:101
2003年
目的 评价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及无产科及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孕初产妇819例,全部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ESA)和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分娩镇痛法。进入活跃期时,蛛网膜下腔注射0.2%罗哌卡因3mg后3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与2μg/mg芬太尼的混合液,按PCA 6ml/15min,或持续背景速度9ml/h,按需追加3ml/h,于宫口开全停泵。结果 CSEA后VAS从镇痛前的(84.2±13.3)分迅速降至(5.4±6.4)分,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PCEA总量0-117ml(25±17)ml;罗哌卡因(11.9±4.7)ml/h;芬太尼(23.8±9.4)μg/h;整个产程VAS评分0-40分,镇痛总有效率为96.1%。99.1%镇痛后Bromage标准0级,可下地行走。分娩镇痛率为32.7%,其中剖宫产率26.7%,低于同期的45.4%总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为11.6%略高于同期9.3%的总器械助产率。低血压发生率为4.7%、恶心0.6%、皮肤瘙痒0.5%,产后头痛0.4%和尿潴留0.6%。结论CSEA+PCEA和罗哌卡因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并产生极少不良反应和最小的运动神经阻滞,对母婴安全有益。但观念的更新及分娩镇痛服务体系的建立更重要。
曲元吴新民赵国立王薇张峥刘源陈小云
关键词:分娩病人自控镇痛罗哌卡因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比较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比较在体外循环(CPB)或非CPB下冠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炎性反应和肺功能变化。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术病人22例,随机在CPB(CPB组,n=11)或非CPB(非CPB组,n=11)下进行手术。术前、术毕和术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液动力学和氧合参数、血浆炎性介质浓度、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肺隔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记录病人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CPB组比较,非CPB组术后肺循环阻力指数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降低,氧合指数明显升高,血浆白介素-6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明显降低,肺隔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结论与常规CPB下冠脉搭桥术相比,非CPB下手术可减轻病人术后炎性反应特别是肺炎性反应的程度和术后肺功能障碍的程度,缩短术后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的时间。
宋琳琳王东信吴新民赵国立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围术期病人气管插管时间中性粒细胞数全血白细胞
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痛阈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皮肤不同部位痛阈的影响,以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变化。方法:20例ASAⅠ级腰麻病人随机分为TAES组(n=10)和shamTAES组(n=10),以2-100Hz电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开和外关30min,分别在TAES前(tl)、TAES30min后(t2)和停止TAES30min(t3)时测定手指、腹壁和颈部皮肤电刺激的感觉阈和痛阈,在TAES组同时间点抽取脑脊液测定其中β-EP和CCK-8的浓度。结果:组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点及组间电刺激的感觉阈与疼痛阈均未见显著性差异;TAES组各时间点脑脊液中β-EP和CCK-8的浓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TAES(2-100Hz)刺激双侧合谷、劳宫、内阈和外阈30min对不同部位皮肤的感觉阈和疼痛阈没有影响,脑脊液β-EP和CCK-8浓度没有变化。
秦翔吴新民李佩华赵国立王佩玉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痛阈Β-内啡肽Β-EP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
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妇女自控镇痛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评价硬膜外芬太尼对母婴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 90例进入活跃期单胎初产妇 ,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 (CSEA)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 (PCEA)的分娩镇痛技术 ,蛛网膜下腔注射 2 g/L罗哌卡因3mg后 30min ,随机分为三组行自控镇痛观察。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 (RIA)于宫口开全时测定母体血浆和新生儿出生即刻脐静脉血中芬太尼的血药浓度。结果 A组罗哌卡因用药量和PCA次数显著多于B组及C组 (P <0 .0 5 ) ,C组 2例 (2 5 % )、B组 3例 (37.5 % )母体血浆芬太尼含量为 (0 .0 2 72± 0 .0 2 6 )ng/ml;B组 2例 (2 5 % )脐静脉血中测定出芬太尼 ,1例为 0 .0 0 0 5ng/ml,另 1例为 0 .0 0 7ng/ml。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及镇痛时间、宫缩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罗哌卡因伍用 2 μg/ml芬太尼 ,芬太尼通过胎盘微乎其微 。
曲元吴新民赵国立王薇
关键词:芬太尼罗哌卡因分娩镇痛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的应用研究和推广
吴新民曲元耿志宇王薇刘秀芬赵国立马琼
该课题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认真总结,在国内率先确定了腰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或硬膜外腔阻滞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在实施分娩镇痛期间,对反映母体应急反应状况的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宫缩强度、...
关键词:
关键词:分娩镇痛腰麻自控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