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国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关节
  • 6篇脱位
  • 6篇儿童
  • 5篇髋关节
  • 5篇发育性
  • 5篇复位
  • 4篇髋脱位
  • 4篇骨折
  • 4篇发育性髋关节
  • 3篇切开
  • 3篇切开复位
  • 3篇肱骨
  • 3篇髋关节脱位
  • 3篇外科
  • 3篇关节脱位
  • 3篇发育性髋关节...
  • 2篇影像
  • 2篇上骨折
  • 2篇切开复位治疗
  • 2篇肱骨髁

机构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王恩波
  • 11篇贾国强
  • 7篇刘天婧
  • 6篇张立军
  • 2篇史立伟
  • 2篇赵群
  • 1篇孙军
  • 1篇季相禄
  • 1篇李明磊
  • 1篇代琦

传媒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胫骨骨折X线愈合评分系统评价儿童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改良胫骨骨折X线愈合评分系统(modified radiographic union score for tibial fractures,MRUST)评价儿童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为儿童股骨干骨折手术后骨愈合的评估与负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5例儿童股骨干骨折弹性稳定髓内针(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固定术后4~8周的正位及侧位股骨X线片。共收集到45组正位及侧位X线片,由3名观测者使用MRUST分别进行3次评分。采用95%置信区间(95%CI)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观测者内和观测者间MRUST评分的一致性。结果本组45例MRUST评分为(9.02±1.94)分,范围为4~12分。总体ICC评分为0.81(95%CI:0.74~0.88)。在3次观测中,3名观测者之间一致性评价较强或强,ICC评分分别为0.74(95%CI:0.62~0.84)、0.88(95%CI:0.82~0.93)和0.88(95%CI:0.81~0.92)。每名观测者的观测值平均后,3名观测者之间一致性评价强,ICC为0.92(95%CI:0.88~0.95)。3名观测者内一致性评价为较强或强,ICC分别为0.93(95%CI:0.89~0.96)、0.78(95%CI:0.68~0.87)和0.73(95%CI:0.60~0.83)。每次3名医师的观测值平均后,3名观测者内一致性评价为强,ICC为0.89(95%CI:0.83~0.94)。结论MRUST评分系统评价儿童股骨干骨折ESIN治疗后骨愈合情况,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好,这为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愈合评估及负重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彤郑昊林贾国强刘天婧吕泓澄王恩波
关键词:骨折愈合儿童
儿童髋臼发育不良与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儿童骨科髋关节常见且复杂的疾病谱,包含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半脱位、全脱位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远期疗效差,常演变为成人的继发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1]。儿童AD根据髋臼指数定义,婴幼儿期髋臼指数呈动态演变过程,一般而言,1岁时髋臼指数不超过30°,2岁时不超过22°,12岁时不超过15°。成人期认为CE角<20°即为AD。
贾国强王恩波赵群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骨关节炎基因
儿童Gartland ⅡA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屈曲功能丢失角度评估的X线影像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利用肘关节侧位X线片肱骨前缘线与肱骨小头骨化中心的关系,评估儿童GartlandⅡA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即时屈肘功能丢失角度的可能。方法通过医院PACS系统筛选2008年1月到2020年3月拍摄的1~14岁患儿中包含肘关节标准侧位片的正常肘关节X线片,并将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14.0软件,认为制造矢状面倾斜角度不同的骨折线,并模拟GartlandⅡA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后远折端矢状面旋转,记录远折端旋转角度即为肘关节屈曲功能丢失角,并每3岁为一组进行分层,分析肘关节屈曲功能丢失角与年龄及骨折线角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儿童GartlandⅡA型肱骨髁上骨折后,远折端旋转至肱骨小头骨化中心与肱骨前缘线相切时,屈肘功能角约丢失19.4°±4.9°,范围在11°~30°。1~3岁、4~6岁、7~9岁、10~12岁、13~14岁组平均屈肘功能丢失角度分别为14.3°±4.2°、18.4°±3.6°、20.6°±3.6°、20.7°±4.0°和24.0°±4.8°,组间比较,除7~9岁和10~12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屈肘功能丢失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肘关节屈肘功能丢失角度年龄趋势图显示,在相同年龄下骨折线角度为0时屈肘功能丢失角度最多,且随年龄增大屈肘功能丢失角度有增加趋势。骨折线角度及年龄与屈肘功能丢失角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控制变量为骨折线角度时,年龄与屈肘功能丢失角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性为0.731(P<0.05);在控制变量为年龄时,骨折线角度与屈肘功能丢失角度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相关性为-0.739(P<0.05)。结论儿童GartlandⅡA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后,屈肘功能丢失角度会随患儿年龄增大而增大,随骨折线矢状面倾斜角度增加而减小。如果肱骨前缘线与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前缘相切,屈肘功能即时丢失约19°。
刘祥飞王恩波贾国强刘天婧陈佳元
关键词: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关节功能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新判定方法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术中髋关节造影结合再脱位角对2岁以内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患儿治疗的影响及新判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53例(56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相关资料。髋关节脱位程度按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提出的IHDI分型标准分型:Ⅱ型6髋,Ⅲ型27髋,Ⅳ型23髋。按Bowen造影标准判断手术方式,其中行闭合复位25例26髋(闭合复位组),闭合复位失败行单纯切开复位28例30髋(切开复位组)。尝试采用再脱位角≤35°、股骨头位于盂唇外缘下方及"安全带征"阳性的新DDH闭合复位成功判定方法与Bowen标准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其临床可行性,并应用Salter标准判断有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scular necrosis,AVN)。结果闭合复位组24髋(92.3%)"安全带征"阳性且股骨头位于盂唇外缘下方,再脱位角为18.4°±14.0°;1髋盂唇严重内翻,1髋"安全带征"阴性。切开复位组28髋(93.3%)符合切开复位标准,再脱位角为46.7°±13.4°,其中26髋再脱位角≥35°,2髋"安全带征"阴性;另2髋符合闭合复位新判定方法,复位成功。新方法与Bowen标准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最小为0.858(P〈0.01),组内最小ICC值为0.867(P〈0.001)。随访超过一年的39髋中,有4髋(10.3%)股骨头坏死。随访超过2年的16例患儿中,有2例(12.5%)患儿在MRI上出现股骨头密度不均,但股骨头形态尚未出现改变;9例(56.3%)患儿出现盂唇软骨复合体密度不均,全部患儿盂唇呈现持续内翻状态。结论2岁以内患儿新闭合复位成功定性判定方法更有利于术中迅速判断手术方案,可行性佳。
贾国强王恩波Allieu Kamara史立伟张立军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关节造影
切开复位钢针固定治疗儿童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中短期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经皮钢针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早期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中短期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共收集我院16例儿童早期陈旧肱骨外髁骨折患者,男12例,女4例,左侧10例,右侧6例,12例畸形愈合,4例不愈合,均行切开复位钢针固定手术治疗,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4周(3.0—15.6)周,评价手术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及肘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1.1—8.9)年,平均随访年龄为8.7岁(3.2—17.8)岁。根据Dhillon评分系统标准,肘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3.3±1.8)分提高到随访时(5.6±2.4)分,总评分从术前(5.6±1.1)分提高到随访时(8.5±0.5)分。其中7例患儿出现鱼尾畸形,8例患儿出现了肱骨外髁骨骺的部分早期闭合。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双侧肱骨髁宽度(4.258±4.622)mm、双侧肱骨角(7.063±6.496)°、双侧肱骨小头前倾角(8.000±10.520)°,双侧肱骨长度(5.633mm±4.177)mm,提携角(2.875±7.509)°,尺骨角(3.313±8.585)°。结论伤后16周内的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行切开复位钢针固定的中短期疗效良好。
贾国强刘天婧代琦王恩波张立军
关键词: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
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术前磁共振预判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2岁以内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患儿术前磁共振相关因素对手术方式的预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7例(60髋)符合条件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资料,其中男9例,女48例。术中根据Bowen造影标准将患儿分为3组,闭合复位成功为A组(26例),闭合复位失败为B组(24例),无法复位为C组(7例)。在磁共振上测量三组患儿术前关节囊前入口角(anterior access angle,AAA)、下入口角(inferior access angle,IAA)、冠状位最大入口直径(coronal maximal access diameter,CMAD)、轴位最大入口直径(axial maximal access diameter,AMAD)、轴位股骨头直径(axial femoral head diameter,AFHD)、冠状位股骨头直径(coronal femoral head diameter,CFHD)、冠状位口径比(CMAD/AFHD)及轴位口径比(AMAD/CFHD)等指标,比较三组数据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性别、侧别、年龄、脱位程度、负重时间等和治疗方式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闭合复位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拐点。结果3组数据的AAA、CFHD、AFHD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AA角为(108.2±9.8)°,显著大于B组(98.8±11.2)°和C组(91.7±6.9)°,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在CMAD、AMAD、CMAD/AFHD等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AMAD/CFH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CMAD、AMAD、CMAD/AFHD、AMAD/CFH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性别、侧别、脱位程度、负重时间等和治疗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有相关性。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5组数据ROC曲线下最大面积为AMAD/CFHD(0.848),确定AMAD/CFHD的敏感度(74.1%)、特异度(92.3%)及拐点(0.515)。结论术前磁共振指标IAA、CMAD、AMAD、CMAD/AFHD
贾国强王恩波孙军刘天婧张立军方继红顾然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关节囊
儿童骨科常用内固定及合理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儿童骨科在整个骨科专业中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在骨科医师培养的过程中专门加入儿童骨科的内容。虽然目前已开始在骨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增加了小儿骨科部分,但对我国骨科医师培训总体来说还明显不足。儿童患者的误诊误治情况在非专业小儿骨科医师中较为常见。笔者从现实需要出发,总结了小儿骨科常用内固定物及合理使用原则,并指出常见错误应用,供广大骨科医师参考与借鉴。儿童是人群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其生理和心理特点都与成人不同。
王恩波贾国强张立军
关键词:儿童内固定器禁忌证适应证
前方小切口单纯切开复位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前方小切口单纯切开复位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闭合复位失败后行前方小切口单纯切开复位石膏固定术的23例DDH患儿资料。其中男5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13.22(4~22)个月。右髋9例,左髋12例,双髋2例。术前按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标准分度,I度0例,II度1例,III度11例,IV度13例。平均随访时间30(13~50)个月。根据IHDI标准对患儿的髋脱位程度进行判断,分析术前牵引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使用造影剂量等数据。分别观察并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股骨头高度、宽度、骨骺指数及软骨性髋臼指数(cartilage acetabular index,CAI)。在末次随访的X线片上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股骨头骺线中心-髋臼边缘角(O-Edege Angle,OEA)。应用Salter标准判断有无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结果术前平均牵引6(2~9)天,平均手术时间为111.21(69~17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4(5~20)ml,术后人字位石膏平均屈曲98°(90°~100°),外展51°(45°~60°)。平均住院时间为14.4(7~23)天。术前平均髋臼指数为(37.64±4.33)°,末次随访时为(26.88±4.4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前平均OE角为(-44.32±20.93)°,至末次随访时为(12.80±5.5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骨骺指数在术后2年内呈小幅度上升,但患侧股骨头的骨骺指数则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总体上均小于健侧。根据Salter标准,3髋(12%)出现AVN征象,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再脱位情况。结论年龄≤2岁的DDH患儿闭合复位失败后,经前方小切口单纯切开复位的短期疗效良好。
赵书一王恩波刘天婧张立军廉鹏史立伟贾国强
关键词:髋脱位外科伤口
正常儿童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闭合及单纯切开复位治疗后髋关节股骨头形态的磁共振影像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行闭合复位及单纯切开复位后髋关节股骨头形态进行评价,并与正常髋关节股骨头形态和大小进行比较,探究股骨头术后塑形规律.同时测量并分析正常髋关节股骨头形态随儿童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闭合复位及单纯切开复位病例,随访时间大于1年.收集术前、术后6月、术后1年、术后2年随访时MRI影像资料.此外收集0~18岁正常髋关节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分别统计髋关节脱位患侧髋关节、健侧髋关节和正常髋关节形态的相关描述性数据.结果 (1)正常髋关节股骨头的离心率均值由1~2岁(0.362±0.069)降至18 ~19岁(0.141±0.028).(2)DDH患儿术前患侧股骨头离心率均大于健侧,闭合复位患儿术后1年时股骨头离心率健侧与患侧无统计学差异(P =0.211),双侧股骨头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871);而切开复位患儿的双侧股骨头离心率在术后2年时仍有差异(P=0.028),患侧股骨头直径于术后1年超过健侧(P=0.001).结论 正常儿童股骨头形态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球形.闭合复位术后1年患侧股骨头形态和大小接近健侧,而单纯切开复位术后1~2年患侧股骨头较健侧增大且形态仍有差异.
李明磊王明达贾国强张立军王恩波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磁共振
人为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外侧克氏针出针点的可行性及置针经验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人为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外侧克氏针出针点的可行性及其相应的置入方法。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61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外侧针构型病例术中透视图像中最外侧针的出针点和入针点位置,测量最外侧针冠状面和矢状面钢针角度。第二阶段(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基于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两名小儿骨科医生尝试人为提高最外侧针的出针位置(预期组),另外两名外科医生继续按照常规流程置针(对照组),对两组各项治疗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阶段参与回顾性研究的161例患者中,47例(29.2%)最外侧针出针点位于骨干-干骺端交界区(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MDJ)上边界线以上,其中40例最外侧针(85.1%)由肱骨小头骨化中心(ossific nucleus of the capitellum,ONC)外侧或骨化中心外1/3置入(正位像),于骨化中心后1/3或骨化中心后方置入(侧位像)。冠状面和矢状面钢针平均角度分别为58.4°和90.5°。第二阶段,预期组中有47例(65.3%,47/72)患者的最外侧针出针点位于MDJ上边界线以上,而对照组中仅32例(36%,32/89)出针点位于MDJ上边界线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34,P<0.05)结论在单纯外侧针构型中,人为提高最外侧针出针点可行。钢针路径位于正位像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外侧、外1/3及侧位像在肱骨小头后方或后1/3位置时更容易获得高位的出针点。
陈佳元王恩波季相禄阿柳贾国强刘天婧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