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惠芳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实时荧光
  • 4篇病毒
  • 3篇衣壳
  • 3篇衣壳蛋白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定量
  • 3篇鱼类
  • 3篇实时荧光定量
  • 3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PC...
  • 2篇斑点叉尾鮰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基因
  • 1篇衣壳蛋白基因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神经坏死病毒
  • 1篇实时荧光RT...
  • 1篇嗜水气单胞菌
  • 1篇气单胞菌

机构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深圳出入境检...
  • 2篇山东出入境检...

作者

  • 7篇李惠芳
  • 5篇田飞焱
  • 4篇刘荭
  • 4篇吕建强
  • 4篇陈昌福
  • 3篇刘宗晓
  • 2篇岳志芹
  • 2篇陈焕春
  • 2篇罗卫
  • 2篇王侃
  • 1篇范万红
  • 1篇蔡伊娜
  • 1篇汪成竹
  • 1篇李香平
  • 1篇蔡依娜

传媒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0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CP基因序列,选择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通过对实时荧光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用于检测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及其他多种常见的水生动物RNA病毒,结果只能检测到目的病毒,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试验发现,其最低检测限可达1.2pg/μL的总RNA。与RT-PCR的灵敏度对比试验表明,其敏感度比RT-PCR高100倍。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组内及组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以及1.5%,证实其重复性极好,并且从抽提核酸到得出结果仅需4h。对临床500份样品进行鱼类神经坏死病毒检测,结果发现有40份阳性样品。这些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能对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是开展鱼类神经坏死病的临床检测和疫情监测工作的有力工具。
罗卫李惠芳刘荭陈焕春范万红刘宗晓田飞焱王侃吕建强
关键词:实时荧光RT-PCR
三种重要水生动物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根据GenBank登录的斑点叉尾鲴病毒株ORF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用于检测斑点叉尾鲴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评估了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
李惠芳
关键词: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衣壳蛋白
文献传递
虹彩病毒蛙病毒属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6
2008年
在GenBank中搜寻虹彩病毒蛙病毒属主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并进行多重比较后,利用其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虹彩病毒蛙病毒属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荧光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评估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利用10倍系列稀释法检验其灵敏度并与常规PCR做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对虹彩病毒蛙病毒属成员(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除外)的检测有高度的特异性,与淋巴囊肿病毒、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锦鲤疱疹病毒等其他水生动物病毒之间均无交叉反应,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总DNA灵敏度为4.5×10-3pg/μL,比传统PCR的敏感度高出100倍,可对低病毒含量的样品进行准确检测。制作的标准曲线有极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为0.9984。组内和组间重复试验的Ct值标准偏差分别为1.2%和1.6%,有良好的重复性。与常规的PCR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可定量、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等优点,可用于出入境检疫和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对虹彩病毒蛙病毒属的疫情监测。
李惠芳吕建强岳志芹刘荭田飞焱何俊强蔡依娜陈昌福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特性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RT-PCR技术获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0603株的衣壳蛋白基因,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的pFastBacⅠ质粒中,构建了pFastBac-cp质粒。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cp,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Sf9细胞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杆状病毒AcNPV-cp。利用AcNPV-cp感染Sf9细胞后,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约为37ku的特异性蛋白带,Western-blotting分析发现,其可以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阳性血清反应出现特异性的杂交带。试验结果表明,AcNPV-cp在Sf9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衣壳蛋白,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负染电镜观察发现,CP蛋白可自行装配成病毒样颗粒,其大小形态类似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制备超薄切片后电镜观察发现,CP蛋白自行装配成的病毒样颗粒呈晶格状排列在细胞质中。为研制有效防控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新型颗粒性疫苗奠定了基础。
罗卫田飞焱刘荭陈焕春李惠芳刘宗晓王侃蔡伊娜吕建强
关键词:衣壳蛋白病毒样颗粒
6株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cp基因的分子特征和遗传发生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已报道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VNNV)衣壳蛋白基因(coatprotein gene,cp基因)设计引物,对2006年从我国沿海养殖石斑鱼中分离到的6株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进行RT-PCR扩增,特异性扩增出6株病毒的完整衣壳蛋白基因,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6个VNNV分离株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7.3%以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9.6%~99.1%之间。根据cp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分子进化树,发现6个VNNV分离株在进化树同一分枝上,属于RGNNV基因型,与已报道的点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病毒(ECNNV)、巨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病毒(ET-NNV)及玛拉巴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病毒(MGNNV)亲缘关系较近。试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沿海养殖场发生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均由同一来源的病毒引起,该基因型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在我国沿海养殖的石斑鱼中广泛传播流行。
田飞焱吕建强刘荭李惠芳刘宗晓陈昌福
关键词:衣壳蛋白基因
TaqMan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斑点叉尾鮰病毒被引量:15
2008年
根据GenBank登录的斑点叉尾鮰病毒株ORF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用于检测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评估了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建立了绝对定量方法。特异性试验证实,该方法只能检测到斑点叉尾鮰病毒,与真鲷虹彩病毒、蛙虹彩病毒、锦鲤疱疹病毒、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等多种常见的水生动物病毒没有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标准曲线表明,在3.3×10~3.3×107拷贝数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最少可检测到33个拷贝的阳性质粒,敏感度很高。同一样品于试验内及试验间的重复性试验发现,变异系数分别为0.7%和1.2%,重复性较好。该方法的检测时间从核酸抽提到出具结果仅需3h。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斑点叉尾鮰病毒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检测耗时短的特点,并且能对病毒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不仅适合口岸进出口检验检疫的需求,而且可以作为研究该病毒感染过程的有力工具。
李惠芳刘荭吕建强蔡依娜田飞焱李香平岳志芹陈昌福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斑点叉尾鮰对3种致病菌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被引量:8
2006年
将经福尔马林灭活的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作为免疫原,分别接种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Rafinsque)后,通过测定受免鱼的交叉凝集抗体效价、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及用A.hydrophila活菌攻毒的方法,探讨了斑点叉尾鮰对3种灭活菌苗的免疫应答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对斑点叉尾鮰经腹腔注射接种3种灭活菌苗能刺激受免鱼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受免鱼产生了对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凝集抗体和交叉凝集抗体,与未接种菌苗的对照鱼相比,受免鱼头肾和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上升,活菌攻毒的结果也证明了受免斑点叉尾鮰对C.columnaris,A.hydrophila和E.ictaluri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PS)。
李惠芳汪成竹陈昌福
关键词:柱状嗜纤维菌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应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