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胜楠

作品数:4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东北半干旱区
  • 2篇水分
  • 2篇团聚体
  • 2篇秸秆
  • 2篇还田
  • 2篇旱区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 2篇半干旱
  • 2篇半干旱区
  • 1篇性状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组分
  • 1篇有机质
  • 1篇玉米
  • 1篇玉米根
  • 1篇玉米根系
  • 1篇水分特性
  • 1篇水分特征

机构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邹洪涛
  • 4篇黄毅
  • 4篇张玉龙
  • 4篇王胜楠
  • 3篇范庆锋
  • 3篇张玉玲
  • 3篇虞娜
  • 2篇闫洪亮
  • 2篇马迎波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秸秆深还田两年对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pH值及微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讨秸秆深还田2a对东北半干旱区旱田土壤有机质、pH值、微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深还田后降低了土壤的pH值,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pH值逐渐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团聚体的团聚度在秸秆深还田各处理中分别高于CK和DT处理3.4%~32.7%和16.4%~53.7%,土壤分散系数较CK和DT处理显著降低,均以秸秆深还田用量12 000kg/hm2效果最好。秸秆深还田2a后能够显著提高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pH值,改善颗粒组成状况,降低土壤分散系数,提高微团聚体的团聚度。
闫洪亮王胜楠邹洪涛马迎波虞娜张玉玲黄毅张玉龙
关键词:有机质土壤微团聚体
秸秆集中深还田对土壤水分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4
2015年
采用自主研制的"深开沟-覆土-合垄"翻转犁开沟,深度为40cm,将秋收后的玉米整株秸秆按0,6 000,12 000,18 000kg/hm2直接深还田,探讨该模式实施2a后对土壤水分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稳定入渗率表现为12 000kg/hm2(S2)>6 000kg/hm2(S1)>18 000kg/hm2(S3)>CK;在同一水吸力下,秸秆上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12 000kg/hm2(S2)>18 000kg/hm2(S3)>6 000kg/hm2(S1)>CK,而在秸秆下层中则表现为12 000kg/hm2(S2)>6 000kg/hm2(S1)>18 000kg/hm2(S3)>CK;各秸秆还田处理土壤ROC、POC、LF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且各组分含量与TOC呈正直线相关关系,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各组分碳含量均以12 000kg/hm2(S2)处理最高;土壤氧化稳定系数为CK>秸秆深还田处理。由此说明,秸秆深还田能够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中有机碳的固存,且以12 000kg/hm2(S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王胜楠邹洪涛张玉龙虞娜张玉玲范庆锋黄毅
关键词:土壤水分有机碳组分
秸秆集中深还田两年后对土壤主要性状及玉米根系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采用翻转犁开沟的方式,在秋收后将秸秆集中深还田,探讨该模式实施两年后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及玉米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容重较CK处理降低了2.42%~10.67%;土壤含水量较CK处理增加了3.99%~14.68%;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较CK处理均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34%~97.97%、1.53%~44.36%;玉米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以及平均根系直径均大于CK处理,以12 000 kg.hm^-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综上,秸秆集中深还田对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蓄水量、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促进根系生长效应明显。
王胜楠邹洪涛张玉龙虞娜张玉玲范庆锋黄毅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含水量玉米根系
秸秆深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土壤结构及水分特征影响被引量:29
2014年
采用定位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秸秆深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深还田能够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分布状况。秸秆深还田第3年土壤0~50 cm 层对照处理容重为1.45 g·cm -3,各处理的平均容重为1.34 g·cm -3,土壤容重显著减小;干筛团聚体以>5 mm 团聚体增加为主占18.69%~27.20%,抵抗外力破坏而保持原有形态的能力增强;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平均直径均较对照和深耕有所提高;施入秸秆量800 kg·667m -2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率和土壤结构体破碎率降低最为明显。不同处理之间表现出秸秆深还田处理的持水量要高于对照处理。
邹洪涛王胜楠闫洪亮马迎波范庆锋黄毅张玉龙
关键词:土壤结构团聚体水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