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冰

作品数:23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肝移植
  • 9篇肿瘤
  • 7篇血管
  • 7篇手术
  • 6篇术后
  • 5篇胆管
  • 5篇胆管癌
  • 5篇预后
  • 4篇胆管肿瘤
  • 4篇移植术
  • 4篇肝移植术
  • 3篇血管侵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异体
  • 3篇原发性
  • 3篇同种异体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侵犯
  • 3篇外科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贺强
  • 23篇潘冰
  • 22篇吕少诚
  • 17篇李立新
  • 16篇郎韧
  • 8篇赵昕
  • 8篇张志华
  • 8篇樊华
  • 7篇李先亮
  • 5篇李平
  • 2篇王苑

传媒

  • 6篇国际外科学杂...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移植杂志...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肝癌电子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0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围手术期腹腔与胸腔感染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肝移植术后腹、胸腔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343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腹腔和胸腔感染情况、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腹、胸腔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43例肝移植受者中,围手术期48例单独发生腹腔感染,61例单独发生胸腔感染,10例同时发生腹、胸腔感染,15例因感染导致死亡。发生腹腔感染的受者腹腔引流液共培养出106株病原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19.8%(21/106)、15.1%(16/106)和11.3%(12/106)。发生胸腔感染的受者胸腔引流液共培养出99株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26.3%(26/99)、18.2%(18/99)和17.2%(17/99)。腹、胸腔感染常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35.62、162.14、11.09和6.81,P均<0.05)。药敏试验结果示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已耐药(>90%),仅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27%);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11%);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6%);革兰阳性球菌(屎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最为敏感;真菌对氟康唑最敏感。结论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腹、胸腔感染发生率均较高,且病原学分布各有特点,术后应积极反复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潘冰吕少诚赵昕张志华李平李立新郎韧贺强
关键词:肝移植围手术期腹腔感染胸腔感染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分析总结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49例患者中,依据患者情况,39例患者采用R0切除,10例患者采用R1切除。分析患者的总体预后及R0切除率。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比较患者的R0与R1切除的远期预后;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P25,P75)表示。以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结果 49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 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无死亡患者。R0手术患者为39 例,R0切除率为79.6%。通过随访得出,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是(27.0±1.2) 个月,术后6 个月、1 年、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为95.9%、85.6%、34.5%、6.6%,R0切除和R1切除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28.0±6.5) 个月和(16.0±0.7) 个月,术后6 个月、1 年、2 年、3 年生存率分别为94.9%、89.7%、43.5%、8.3%和80.0%、68.6%、0、0。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潘冰吕少诚赵昕张志华李平李立新郎韧贺强
关键词:胆管肿瘤预后手术后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识别高危患者,预防腹腔感染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连续298例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和腹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5.4%(46/298),其中4例因腹腔感染死亡,腹腔感染相关死亡率为8.7%(4/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因良性疾病移植[OR(95%CI),2.778(1.300,5.917)]、术前存在糖尿病[OR(95%CI),2.590(1.199,5.594)]和腹水[OR(95%CI),2.920(1.301,6.555)]是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因良性疾病移植、术前存在糖尿病和腹水是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吕少诚王苑潘冰李立新樊华李先亮郎韧贺强
关键词:肝移植腹腔感染
肝移植治疗成人巨大多囊肝1例报告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报道1例巨大多囊肝患者行肝移植手术的诊治经过。方法患者女性,38岁,因"发现多囊肝5年,顽固性腹水5个月余"于2017年9月4日入本院肝胆外科,并于2017年9月14日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中腹水18000 ml,切除病肝大小57 cm×18 cm×9 cm,重10.6 kg,给术中肝门区显露和手术操作带来困难。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第22天出院。随访19个月,肝功能稳定。结论肝移植术是晚期多囊肝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手术复杂程度高,患者预后良好。
吕少诚潘冰李立新贺强
关键词:肝移植多囊肝
冰冻病理诊断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案的影响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5例患者因冰冻结果与术前影像学结果不符,调整手术方案;47例术中冰冻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2例被误诊,准确率95. 9%,灵敏度90%,特异度97. 4%,假阳性率2. 6%,假阴性率10%。术中冰冻切缘阴性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切缘阳性患者(PvO.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术中冰冻病理检査可指导手术方案,病理结果有助于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R0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潘冰吕少诚赵昕张志华李平李立新郎韧贺强
关键词:胆管肿瘤
Polo样激酶1的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蛋白激酶是细胞功能的关键调节分子,参与编排绝大多数细胞活动,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调节网络。调节细胞蛋白活性中起关键作用的激酶是抗癌药物的主要靶标,因为它们的异常形式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Polo样激酶-1(Plk-1)是丝氨酸/苏氨酸(Ser/Thr)激酶polo样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节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多个方面,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关键激酶之一,它的过表达与人类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Plk-1的药物开发可能是治疗癌症的前景方向之一。本文将总结Plk-1的结构特征和参与的细胞过程,以及针对Plk-1抗肿瘤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抑制剂开发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策略。
潘冰贺强
关键词:肿瘤治疗方案蛋白激酶类肿瘤发生小分子抑制剂
联合肝脏切除术治疗Bismuth Ⅲb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技术要点被引量:1
2017年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起源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之间的恶性肿瘤,占胆管癌患者的40% ~ 60%,5年生存率为15% ~36% [1-2].早期发现肿瘤和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关键,也是患者获得长期存活的唯一途径[3].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联合肝脏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技术为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R0切除率和生存期带来了积极效果[4].目前联合左半肝及尾叶切除的扩大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已经成为治疗Bismuth Ⅲb型患者的标准术式.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例行联合肝脏切除的BismuthⅢb型患者的资料,详细介绍该分型患者的评估及手术技巧.
吕少诚潘冰贺强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治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298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58)和对照组(n=240),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诊疗经过、预后,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5%(59/298);其中8例(13.8%,8/58)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肺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8.8%、20.0%和1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比例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高,治疗应选用合理抗生素和加强肺部综合管理。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比例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可能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吕少诚王苑潘冰郎韧李立新李先亮樊华贺强
关键词:肝移植肺部感染
血管闭合系统在肝移植门静脉重建中的应用分析:附137例报道
2018年
目的分析非穿透性血管闭合系统在成人同种异体肝移植门静脉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同种异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门静脉重建是否使用血管闭合系统,分为血管夹组(137例)和传统缝合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血管夹组一次性吻合门静脉的成功率为93.4%(128/137)。本组资料中共有14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病死率为6.3%(14/22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门静脉相关并发症。血管夹组的门静脉吻合时间为(5.6±1.7)min,明显短于传统缝合组的(10.7±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使用血管闭合系统重建门静脉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手工缝合比较,前者能有效缩短门静脉吻合时间。
潘冰吕少诚李立新赵昕张志华李平郎韧贺强
关键词:血管闭合系统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门静脉血管吻合围手术期并发症
异体血管置换技术在合并血管侵犯的胰腺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异体血管置换技术在合并血管侵犯的胰腺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3例伴有血管侵犯的胰腺癌患者资料,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龄(62.5±10.6)岁(范围:35-7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联合异体血管置换的胰腺癌根治性手术,依据肿瘤具体位置决定具体手术方式,依据肿瘤侵犯静脉的类型和位置选用不同种类的异体血管进行置换。对于单独侵犯一支血管的患者,置换血管选用异体相匹配血管;对于侵犯静脉汇合部的患者,置换血管选用异体髂静脉分叉"Y"形血管。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联合门诊复查。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联合异体血管置换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8例,行联合血管置换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胰腺癌且达到R0切除: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和脾静脉汇合处16例,单独侵犯肠系膜上静脉12例,单独侵犯门静脉5例。本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无发生移植血管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18.2%,其中胰瘘2例,发生率为6.1%,均为生化瘘。术后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6.9%。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4.6个月。术后6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5.6%、37.6%和27.4%。结论异体血管置换技术应用于伴有血管侵犯的胰腺癌患者的手术对于提高患者的R0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吕少诚贺强郎韧李立新樊华李先亮张志华潘冰
关键词:胰腺肿瘤外科手术血管置换根治性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